张翁年纪如伏生,读书不及绘事精。
为图亦自有古意,长幅短幅求人争。
老翁之笔随年老,墨泼绡上如帚扫。
横皴六丁凿龙门,竖皴溜雨泥墙倒。
一峰塞天云不流,特立万仞芙蓉秋。
石边白猿乱跳涧,木末红泥高见楼。
楼头杨花吹碧瓦,宛转春江带楼下。
烟波渺渺古渡长,落日行人独骑马。
似圭似远是非间,人道浓枯复似关。
自成高致那能到,我莫临摹觉手顽。
张翁年纪如伏生,读书不及绘事精。
为图亦自有古意,长幅短幅求人争。
老翁之笔随年老,墨泼绡上如帚扫。
横皴六丁凿龙门,竖皴溜雨泥墙倒。
一峰塞天云不流,特立万仞芙蓉秋。
石边白猿乱跳涧,木末红泥高见楼。
楼头杨花吹碧瓦,宛转春江带楼下。
烟波渺渺古渡长,落日行人独骑马。
似圭似远是非间,人道浓枯复似关。
自成高致那能到,我莫临摹觉手顽。
这首明代沈周的《题画三首(其三)题张翚画》描绘了一位老翁的画作,以生动的笔触赞美了张翁的绘画技艺。诗中将张翁比作古文学家伏生,虽年迈但对绘事的精进不减。他的画作富有古意,无论是长幅还是短幅,都引人争相欣赏。
沈周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画中的山峦雄浑,云雾缭绕,仿佛龙门被六丁神斧所凿,雨后泥墙倒映其中。画面中的一座高峰直插云霄,秋风中的芙蓉显得格外挺拔。石边白猿跳跃,木梢上红泥小楼清晰可见,楼头杨花飘落在碧瓦之上,春江水波荡漾,映照着楼下景色。
画面的结尾处,烟波浩渺的古渡口和孤独的骑马行人在夕阳下构成了一幅深远而寂寥的画面。诗人评价这幅画既有圭峰般的峻峭,又有远近交错的层次感,浓淡之间尽显画意。他认为张翁的画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自己虽然不能完全临摹,但欣赏时却感到手法笨拙,无法企及。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腻描绘和深入品评,展现出沈周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张翁艺术才华的敬佩。
山拔地,巍然平陆。
峭壁飞崖,北斗兀立,南澳灵光矗。
无数神工鬼斧,斫就玲珑屋。
烟霄迥,玉宇琼楼遍空谷。
拔萝穿窦入,箭筈斜通,波涛乱蹴。紫翠怡心目。
蹑蹬抠衣,钟乳垂珠,苔花叠锦,一枕潺湲傍岩宿。
晓来扶起心情,昨宵幽怨今何有?
临风梦杳,望云魂断,几番回首。
未到春残,却愁春老,问春知否?
但小楼香远,曲阑人在,依旧是、春长久。
芳约黄昏肯负,正东风、一江成皱。
留欢遣醉,抽思作茧,而今时候。
记取相逢,惯尽无绪,听鹃啼瘦。
又柔尘渐起,银屏乍隔,也应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