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戈莫舂,彊弩莫烹。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生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长戈莫舂,彊弩莫烹。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生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这首诗名为《相和歌辞·猛虎行》,出自唐代诗人李贺之手。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一股雄浑、豪放的情怀,充满了对力量与自由的向往。
“长戈莫舂,彊弩莫烹。”开篇即以强悍的猛兽比喻,用力作画,一扫平淡。"乳孙哺子,教得生狞"则是描写虎性难驯,不易被驯服。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形象地展现了虎的威武与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如同建立城堡和飘扬旗帜。"东海黄公,愁见夜行"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束缚的不满。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中,“驺虞”为虎斗之声,反映出生存竞争的残酷,而“牛哀不平”则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世界不公的愤慨。
“生何用尺刀,壁上雷鸣”一句,尺刀象征着束缚与规矩,而虎在墙上留下的爪痕如雷鸣般震撼,这是对自由本能的强烈渴望,也是对规则束缚的挑战。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描绘了一幅悲凉图景,反映出生活中的苦难和无奈。"官家有程,吏不敢听"则表现了权力与法律面前个体的渺小和无力。
整首诗以猛虎为象征,抒写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对力量的崇拜,以及对现实生活中苦难和不平的深刻感悟。李贺的诗风一向以奇特、想象丰富著称,此诗亦是其独特艺术风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