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荩衷再访予山中诗以送之三首并得春字·其三》
《谢荩衷再访予山中诗以送之三首并得春字·其三》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玄冬常送客,送客倍伤神。

行李琴书重,江山气象新。

扶摇万里月,梅柳一枝春。

好俟槐花发,长驱慰紫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玄冬常送客”,点明季节与事件,冬季的寒冷与送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送客倍伤神”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情感,送别总是让人感到不舍和伤感。

“行李琴书重”一句,通过“重”字,不仅指出了行囊的重量,也暗示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沉重。琴书在这里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它们的分量更显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江山气象新”则转而赞美自然之美,尽管是送别之际,但诗人仍能发现周围环境的新鲜与生机,这种视角的转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扶摇万里月,梅柳一枝春”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送别的场景与广阔的宇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相联系,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好俟槐花发,长驱慰紫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期待友人归来时,槐花盛开,带来喜悦与安慰,寓意着友谊的长久与深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自然和未来的美好期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过平阳高庭英索诗强为一绝

一川秋色满东篱,雁字行行自写悲。

试问省庵何所省,黄华红叶总堪诗。

(0)

太阳十六题·其一识自宗

拈花老子徒饶舌,面壁胡僧太赚人。

更着洞山行过水,吾宗从此永沈沦。

(0)

洞山五位颂.偏中正·其二

区区游子困风尘,就路还家触处真。

芳草满川桃李乱,风光全似故园春。

(0)

复用前韵·其二

门外回环皆碧水,庭中坐卧得青山。

凭栏尽日搜新句,思入烟霞缥缈间。

(0)

题古并覃公秀野园

流水潜穿屋下篱,青山屋上数峰奇。

佳园已有温公句,何必裘公更写诗。

(0)

寄南塘老人张子真

张侯风味讵能忘,黄米曾令我一尝。

抵死解官违北阙,达生遁世钓南塘。

知来何假灵龟兆,作赋能陈瑞鹤祥。

岂是西边无土物,不如诗句寄东阳。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