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老子徒饶舌,面壁胡僧太赚人。
更着洞山行过水,吾宗从此永沈沦。
拈花老子徒饶舌,面壁胡僧太赚人。
更着洞山行过水,吾宗从此永沈沦。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所作的《太阳十六题》系列中的第一首,名为“识自宗”。诗中通过“拈花老子”和“面壁胡僧”的典故,表达了对某些宗教学说或教义的质疑。"拈花老子"暗指佛教禅宗的拈花微笑故事,强调直观领悟而非言语传授;“面壁胡僧”则可能指的是达摩祖师面壁九年传法的故事,暗示过于依赖外在形式可能使人迷失真谛。
诗人认为,如果像洞山和水那样简单地遵循这些传统路径,那么他所代表的宗派(这里未明言,但可能指佛教或其他哲学流派)可能会陷入停滞,无法继续发展和深化理解。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传统智慧的反思和对创新与自我认知的呼唤,体现了耶律楚材作为学者的独立思考精神。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
壮哉千尺塔,摄衣上上头。
眼力老未减,足疾新有瘳。
幸兹济胜具,俯仰隘九州。
雪山西北横,大江东南流。
画栋云气涌,铁铎风声遒。
旅怀忽恻怆,涕下不能收。
十年辞象魏,万里怀松楸。
仰视去天咫,绝叫当闻不。
帝阍守虎豹,此计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