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和军事生活的诗句,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苍凉的情怀。
“北海阴风动地来”,北海指的是今蒙古及内蒙一带,这里的“阴风”给人以凛冽荒凉之感,“动地来”则透露出一种力量强大而不可阻挡的感觉,彷彿能够听见那遥远地方传来的战鼓声。
“明君祠上望龙堆”,这里的“明君”多指军中主将或边塞之主,他站在祭坛之上(祠),向着那遥远的“龙堆”眺望。龙堆常被用来比喻雄伟的建筑或者高大宏伟的自然景观,通过这位明君的目光,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对疆土安全和部下安危深切的关怀。
接下来的“髑髅皆是长城卒”,则是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髑髅”指的是白骨,这里特指战死沙场的士兵遗骸。他们曾经是建造和守卫长城的忠诚之辈,然而如今只剩下冰冷的白骨,令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无情与战争的残酷。
最后,“日暮沙场飞作灰”,诗人描绘了夕阳下的战场,士兵们的遗体在风中被吹散,化为尘埃。这一幕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战争的毁灭性,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段诗通过对边塞景色、军事生活以及战死将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防、忠诚乃至生死的深刻思考。
岂无饮食奉欢乐,亦有宾客相追游。
宿酲在枕或时起,俗话入耳令人羞。
偶随贤友访仙子,一临花槛斟瓷瓯。
尘埃何处是浮世,松竹此地长清秋。
古来扰扰富且贵,天下茫茫公与侯。
盖棺事了何足数,乘兴啸傲真良筹。
故山新寄小郫筒,春事而今一半空。
儿女笑从花影外,杯盘香在水光中。
泉分石溜浑罂白,病得春醅半颊红。
祓禊山阴已陈迹,试将青草葄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