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于焉秩纠纷。
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
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
旃厦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
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于焉秩纠纷。
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
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
旃厦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崇高的道德与理想的追求。开篇"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于焉秩纠纷",展现了宇宙间天地之大、礼仪之重要,以及圣贤之人如何在其中定位和处理复杂的人伦关系。接下来的"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治理之功须建立在文化教育之上。
中间部分"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表达了个人修为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思想,以及对品德高尚、生活俭朴的追求。最后两句"旃厦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则指出了通过不断学习和探讨古今之学问,可以达到深刻理解和尊重知识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含丰富,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文化治国以及个人修为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是一篇集哲理与文学于一身的佳作。
山谷老人人俊伟,余事作诗爱谲诡。
倔强不若韩退之,苦涩有让樊宗师。
倩盼副笄皆所弃,最喜龋齿堕马髻。
歌之则钩辀,绎之则骫骳。
譬如品物中,有味玉山榧。
苏黄虽并称,苏宫而黄徵。
谓黄为学杜,黄渠而杜海。
封域不妨邾莒邦,何必定与齐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