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贫何所事,始觉萧闲妙。
掩卷无与言,逢人但微笑。
居贫何所事,始觉萧闲妙。
掩卷无与言,逢人但微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霖在清贫生活中的心境转变,从忙碌到闲适的微妙过程。诗中通过“居贫”这一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首句“居贫何所事”,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身处贫困之中,不禁让人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究竟在追求什么。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陈述,而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探索,引出了下文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始觉萧闲妙”,转折之处,诗人开始意识到,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才是真正的财富。这里的“萧闲”不仅指环境的清幽,更蕴含着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自在。诗人通过“妙”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深切赞赏和内心的满足感。
接下来,“掩卷无与言,逢人但微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情景。在闭门读书时,诗人选择沉默,不与外界过多交流,这是一种自我沉浸的状态,也是对内心世界深度探索的表现。而“逢人但微笑”,则体现了诗人对外界保持开放和友好的态度,即使在独处时,也愿意以微笑面对他人,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善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闲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在物质贫乏中寻求精神富足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在简单生活中发现美好、享受宁静的哲学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与精神平衡的人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昨夜雨断风不歇,就床吹却书灯灭。
欲寐未寐展转间,厌听檐树声猎猎。
嗐喇一响拍小窗,莫是寒梅枝怪折。
侵晨拭眼开破门,忽自当门一山雪。
□鳃硉矹诗酒中,古来惟有昌黎翁。
孟郊张籍在何许,我欲联句谁能同。
把杯手战衣裳湿,茅柴碎火难为烘。
渐缩如猬不足惜,双亲半百无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