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矶怀古四首·其三》
《?矶怀古四首·其三》全文
明 / 陶朗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当时谋国太匆匆,孝直何须复论功。

若使炎灰应未烬,美髯还自报曹公。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朗先所作的《标题:矶怀古四首(其三)》中的第三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首句“当时谋国太匆匆”,诗人以一种感慨的口吻,回顾历史中某位谋国者的匆忙与紧迫,暗示了这位历史人物在国家大事面前的决断与行动之快,可能并未充分考虑长远影响。这种“太匆匆”的描述,既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客观评价,也蕴含着诗人对其决策过程的反思。

次句“孝直何须复论功”,这里的“孝直”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杨修,字德祖,因其聪明才智而受到曹操的赏识。诗人在此引用杨修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深思。诗人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功绩,无需再过多讨论,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评判者。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人物评价的审慎态度。

后两句“若使炎灰应未烬,美髯还自报曹公”,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这里“炎灰”借指三国时期的战乱与动荡,“美髯”则指杨修的外貌特征,也是其智慧与身份的象征。诗人设想如果历史的烽烟未曾消散,杨修依然能够凭借其智慧与勇气,向曹操(曹公)报效,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人物潜在能力的肯定与惋惜。这不仅是对杨修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进程的一种反思,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它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蕴含着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陶朗先
朝代:明

猜你喜欢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每听寒笳离梦断,时窥清鉴旅愁多。

初惊宵漏丁丁促,已觉春风习习和。

海内故人君最老,花开鞭马更相过。

(0)

奉和御制乾曜与张说宋璟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

睿作超千古,湛恩育万人。

递迁俱荷泽,同拜忽为邻。

道合徽音畅,芳辰景命新。

鼓钟崇享礼,鹓鹭集朝伦。

窃位思官谤,凋容谢木春。

惭多无以叙,拙备实难陈。

进绶怀三少,承光尽百身。

自当归第日,何幸列宫臣。

(0)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一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

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0)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0)

拥鼻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0)

哭花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