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明相下方同,林影参差辨梵宫。
海印光生华藏界,天鸡啼向舵盘东。
云迎霁色先沉壑,鹤趁朝暄早出笼。
莫道日高僧未起,阳乌曾不恕衰翁。
上方明相下方同,林影参差辨梵宫。
海印光生华藏界,天鸡啼向舵盘东。
云迎霁色先沉壑,鹤趁朝暄早出笼。
莫道日高僧未起,阳乌曾不恕衰翁。
这首诗描绘了舵石朝暾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上方明相下方同,林影参差辨梵宫”描绘了山峰之上的明亮与山下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林间的光影交错,清晰可见远处的佛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接下来,“海印光生华藏界,天鸡啼向舵盘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海印光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之光,华藏界则是佛教中的概念,表示一切法界的总称,天鸡啼鸣则为自然界的生动表现,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融入其中。
“云迎霁色先沉壑,鹤趁朝暄早出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云彩迎接雨后的晴朗,率先在山谷中显现,而白鹤趁着温暖的早晨,早早地从笼中飞出,自由翱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最后,“莫道日高僧未起,阳乌曾不恕衰翁”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之情,即使太阳已高,僧人们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不被外界所扰,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融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征途何有对名花,晓起驱车后日斜。
邂逅故人千里别,仓忙诗思百篇赊。
燕台宝气回银汉,锦水春光散彩霞。
胜地最怜君出牧,贤声满望籍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