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馀一榻为南州,乘兴谁堪并子猷。
混迹久甘牛马应,神交偏忆凤鸾俦。
栖迟尔傍山中社,摇落余怜海上秋。
试问东篱餐菊后,几人邀月共登楼。
公馀一榻为南州,乘兴谁堪并子猷。
混迹久甘牛马应,神交偏忆凤鸾俦。
栖迟尔傍山中社,摇落余怜海上秋。
试问东篱餐菊后,几人邀月共登楼。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对友人赵仁甫秋日思念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公馀一榻为南州,乘兴谁堪并子猷”,诗人以自谦之语开始,表明自己在公务之余,如同王羲之的好友戴逵一样,虽身处南州,却无人能与之同享乘兴而游的乐趣。这里暗含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友情的渴望。
颔联“混迹久甘牛马应,神交偏忆凤鸾俦”,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世俗中混迹已久,甘于平凡,但内心深处仍渴望着与知音好友的神交,回忆起与那些如凤凰与鸾鸟般高洁的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
颈联“栖迟尔傍山中社,摇落余怜海上秋”,诗人想象友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以及自己对友人所在海边秋天景色的怜惜。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尾联“试问东篱餐菊后,几人邀月共登楼”,诗人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是否也在秋日里享受自然之美的期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美好时刻,又有多少人能够与友人一同欣赏月色,登高望远呢?这既是对友人现状的关心,也是对当下社会中人们能否真正享受生活、珍惜友情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江头何处带春归。
玉川迷。
路东西。
一雁不飞、雪压冻云低。
十里黄昏成晓色,竹根篱。
分流水、过翠微。
带书傍月自锄畦。
苦吟诗。
生鬓丝。
半黄烟雨,翠禽语、似说相思。
惆怅孤山、花尽草离离。
半幅寒香家住远,小帘垂。
玉人误、听马嘶。
江鶂[1]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
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
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
翠罂汲晓,欸乃[2]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
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
鼓春波、载花万斛。
帆鬣转、银河可掬。
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秋入中山,臂隼牵卢纵长猎。
见骇毛飞雪,章台献颖,臞腰束缟,汤沐疏邑。
筤管刊琼牒。
苍梧恨、帝娥暗泣。
陶郎老、憔悴玄香,禁苑犹催夜俱入。
自叹江湖,雕龙心尽,相携蠹鱼箧。
念醉魂悠扬,折钗锦字,黠髯掀舞,流觞春帖。
还倚荆溪楫。
金刀氏、尚传旧业。
劳君为、脱帽篷窗,寓情题水叶。
江鶃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
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
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
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
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
鼓春波、载花万斛。
帆鬣转、银河可掬。
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
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
霜被芙蓉宿。
红绵透、尚欺暗烛。
年年记、一种凄凉,绣幌金圆挂香玉。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
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