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拍拍响圆沙。汀雁晚排衙。
浓云矗起,晕月未全遮。
大泽漂摇,也被人窥得,信笔点欹斜。
萧萧渐有秋来意,红蓼按,白蘋花。
哀弦武阳,倦羽托蒹葭。
尽有团瓢,试学营巢燕,安稳便为家。
西风拍拍响圆沙。汀雁晚排衙。
浓云矗起,晕月未全遮。
大泽漂摇,也被人窥得,信笔点欹斜。
萧萧渐有秋来意,红蓼按,白蘋花。
哀弦武阳,倦羽托蒹葭。
尽有团瓢,试学营巢燕,安稳便为家。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奭良所作,题为《西施·题仲恕芦雁画扇》。诗中以秋日景象和芦雁为主题,展现了画面的生动与情感的细腻。
"西风拍拍响圆沙",描绘了秋风轻拂,吹过沙滩发出沙沙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汀雁晚排衙",形象地写出傍晚时分,群雁在水边排列成行,如同官府衙门的仪仗,富有动态感。
"浓云矗起,晕月未全遮",进一步描绘天空的变化,暗示夜幕降临,但月亮并未完全被乌云遮掩,透出一丝朦胧的月光。"大泽漂摇,也被人窥得,信笔点欹斜",将视线转向湖面,芦苇随风摇曳,仿佛画家随意挥毫,勾勒出芦雁栖息的画面。
"萧萧渐有秋来意,红蓼按,白蘋花",通过"萧萧"的秋声和红蓼、白蘋的色彩对比,渲染出浓厚的秋意,给人以凄美之感。"哀弦武阳,倦羽托蒹葭",借哀婉的音乐和疲倦的雁羽,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归宿之意。
最后,"尽有团瓢,试学营巢燕,安稳便为家",诗人借团瓢和筑巢的燕子,寓意即使生活简朴,只要能有个安身之处,便是最大的幸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传达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艳似调朱,娇如约粉,几枝袅娜迎风。
嫣然带笑,颜色有谁同。
粉蝶枝头时度,花影下、积翠重重。
苍苔畔,清池一曲,低照影溶溶。
湘帘终日卷,曲阑干外,时透香浓。
好相将携手,缓步芳丛。
正对花前一醉,酒醒时、两袖飞红。
嬉游晚,一钩明月,掩映画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