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尽沙头白玉瓶,海云关树远行经。
孤舟落叶丹阳渡,残笛秋风白下亭。
三楚人烟天外小,六朝山色雁边青。
怜君此去应观国,行听韶音到广庭。
酒尽沙头白玉瓶,海云关树远行经。
孤舟落叶丹阳渡,残笛秋风白下亭。
三楚人烟天外小,六朝山色雁边青。
怜君此去应观国,行听韶音到广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恭所作的《送粮长林思器赴召京师(其二)》。诗中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祝愿。首句“酒尽沙头白玉瓶”,以酒尽瓶空象征离别的凄凉,沙头景色则显孤独。接着,“海云关树远行经”描绘了友人将要穿越辽阔的海云和关隘,路途遥远的画面。
“孤舟落叶丹阳渡,残笛秋风白下亭”两句,通过孤舟、落叶、秋风和残笛,渲染出一种寂寥而感伤的氛围,丹阳渡口和白下亭则寓示着旅途中的转换与变迁。诗人进一步写到,“三楚人烟天外小,六朝山色雁边青”,借三楚之地的渺小人烟和六朝古都的山色,寄寓历史沧桑和友人行程的渺茫。
最后两句“怜君此去应观国,行听韶音到广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能够亲眼目睹国家盛况的期望,以及希望他能听到朝廷的音乐之声,寓意着对友人仕途顺利、声名鹊起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七年馀、未逢珠节,索居那免凄思。
河山命驾冲风苦,信觉神居多驶。飞动矣。
是碧月楼寒,断续铜壶水。竹林游里。
看太乙莲舟,横穿戟户,狂喜各舒袂。
人何在,西接尧都舜里。钢轮陆递军米。
天中自昔萧闲境,猝受怒笳吹起。偏好事。
每襆被漳台,四顾应刘醉。双鱼即寄。
让拊枕缠绵,绿纱烟语,先我寸肠繫。
江霞万叠。乍影到艨艟,梅花飞雪。
怪石丛边,犹是晋时薇蕨。
山村几许佳人梦,被青鸾、一声啼歇。
葛洪存否,罅空煮药,夜寒碑碣。又何必、仙桥踏月。
怕坐来深洞,十分难别。较似髯苏,官舍共眠冰铁。
风尘无限关心事,算丹丘、应属豪杰。
戏鞭哑虎,瑶笙更把,海云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