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汝何人,治邦三月称明神。
我有牛羊,贼不来掠。我有禾黍,人不敢割。
昔我无衣,今有裤著。我思礼拜太守,太守不见怜。
但闻太守身姓边,紫髯广额耸两颧。
太守出门,四牡骙骙。后拥皂盖,前导两麾。
行者尽辟易,居者不敢窥。
旁问太守胡所之,云访城南皇甫规。
雁门太守汝何人,治邦三月称明神。
我有牛羊,贼不来掠。我有禾黍,人不敢割。
昔我无衣,今有裤著。我思礼拜太守,太守不见怜。
但闻太守身姓边,紫髯广额耸两颧。
太守出门,四牡骙骙。后拥皂盖,前导两麾。
行者尽辟易,居者不敢窥。
旁问太守胡所之,云访城南皇甫规。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雁门太守行》描绘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雁门太守形象。首句以设问开篇,强调太守的非凡之处,仅三个月就赢得民众赞誉如神。接着通过对比,展现太守治理下的安宁,百姓财物得以保全,生活得到改善。诗人以“昔无衣”与“今有裤著”的变化,象征着太守带来的实惠和安全感。
然而,太守的谦逊和低调也体现在他对百姓的敬仰并未得到直接回应,他并未因功自傲。太守出行的排场虽盛大,但并未扰民,反而行人避让,居民不敢直视,显示出他的威严与亲民。最后,诗人通过旁人的询问,揭示了太守的去向——探访城南的贤臣皇甫规,暗示其志在学习和寻求更好的治理之道。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太守的政绩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出明代社会对清廉、有为官吏的期待。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
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旁开水半篙。
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剪水戏儿曹。
梅花纸帐扁舟梦,但觉归心长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