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岂有情,顽石且无知。
何术使之动,不假人力施。
纬竹以为车,堰水江之湄。
湍流既迅急,枢轴为斡移。
朽杵辄雀跃,死磨犹骥驰。
一日殆百斛,成功归簸筛。
吾闻往古初,冥冥若愚痴。
火食尚未悟,人与禽兽嬉。
圣智既有作,便利无不为。
机事至此极,机心开自谁。
所以桔槔人,旁贻瓮汲嗤。
马本龁草物,教之谙战鼙。
铁若不入冶,焉有剑与锥。
工械日以广,生灵日以糜。
平生子方子,拙直为人欺。
见巧终不喜,讽此舂硙诗。
槁木岂有情,顽石且无知。
何术使之动,不假人力施。
纬竹以为车,堰水江之湄。
湍流既迅急,枢轴为斡移。
朽杵辄雀跃,死磨犹骥驰。
一日殆百斛,成功归簸筛。
吾闻往古初,冥冥若愚痴。
火食尚未悟,人与禽兽嬉。
圣智既有作,便利无不为。
机事至此极,机心开自谁。
所以桔槔人,旁贻瓮汲嗤。
马本龁草物,教之谙战鼙。
铁若不入冶,焉有剑与锥。
工械日以广,生灵日以糜。
平生子方子,拙直为人欺。
见巧终不喜,讽此舂硙诗。
这首古诗名为《舂硙吟》,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舂碓(古代用于磨谷物的工具)和其他器械的操作,反映了自然与人工、原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深刻认识。
首句“槁木岂有情,顽石且无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物品没有感情和意识的观察。接着,“何术使之动,不假人力施”则展示了工具在人的智慧指导下被赋予功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力量。
“纬竹以为车,堰水江之湄”描绘的是利用竹子和江水构建交通工具的情景。而“湍流既迅急,枢轴为斡移”则形象地表达了水流的力量与机制的运作。
接下来的几句,“朽杵辄雀跃,死磨犹骥驰。一日殆百斛,成功归簸筛”,通过对舂碓操作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产活动,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
诗中还包含了一段哲理性质的思考:“吾闻往古初,冥冥若愚痴。火食尚未悟,人与禽兽嬉。”这里诗人回顾了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对火的利用和区别于动物的智慧起始。
“圣智既有作,便利无不为。机事至此极,机心开自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带来的便利以及背后的智慧与创造力的认可。
最后几句,“所以桔槔人,旁贻瓮汲嗤。马本龁草物,教之谙战鼙”展示了工具的进化和动物被驯服以供人类使用的情景。
诗歌结尾处,“铁若不入冶,焉有剑与锥。工械日以广,生灵日以糜。平生子方子,拙直为人欺”表达了对金属加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随着工具和技艺的不断扩展,人类社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警示到过度追求物质文明可能导致生命力的消耗。
“见巧终不喜,讽此舂硙诗”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技术进步的冷静态度,以及通过这首《舂硙吟》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