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鹧鸪》
《瑞鹧鸪》全文
明 / 夏完淳   形式: 词  词牌: 瑞鹧鸪

断肠春信自年年,烟雾珠帘掩翠钿。

红滴杜鹃花下雨,绿回杨柳院中烟。

重重春恨凭谁说,两两黄鹂唤欲眠。

独有多情明月在,隔墙花影动秋千。

(0)
鉴赏

这首诗《瑞鹧鸪》由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描绘了春日里细腻而哀愁的景象。开篇“断肠春信自年年”,以“断肠”二字直接点出情感基调,表达了对春之美好却常伴离愁的感慨。接着,“烟雾珠帘掩翠钿”一句,通过烟雾缭绕、珠帘半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翠钿则暗示着女子的装饰与身份,增添了几分柔美与哀愁。

“红滴杜鹃花下雨,绿回杨柳院中烟”两句,运用了对比与动态描写,红与绿、雨与烟,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春日特有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含了自然界的无情与变化无常。杜鹃花的红滴与杨柳的绿意,仿佛是春日的精灵,各自演绎着生命的故事。

“重重春恨凭谁说,两两黄鹂唤欲眠”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将个人的愁绪与外界的自然景象相融合,春恨难以言表,唯有黄鹂的啼鸣似乎能带来一丝安慰,却又让人感到疲惫,想要沉睡。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逃避。

最后,“独有多情明月在,隔墙花影动秋千”一句,以明月为线索,将思绪引向远方,虽然春日已逝,但月光依旧温柔地照耀着,花影轻摇,仿佛是春的余韵,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寄托。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体而言,《瑞鹧鸪》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深情描绘,以及在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夏完淳

夏完淳
朝代:明   字:存古   号:小隐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生辰:1631~1647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猜你喜欢

菊花·其一

露冷江蘋雁度时,萧萧黄菊满疏篱。

寒枝带雨开仍艳,晚节凌霜赏未迟。

移傍小檐承绮席,从观深夜倒金卮。

摘来冉冉香盈把,共泛西风醉莫辞。

(0)

张次公太博归阆中

制诏频来试玉京,清途犹自滞豪英。

策高三道竟何用,恩拜二亲方尔荣。

嵇阮襟怀终旷达,仪秦才术本纵横。

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

(0)

咏柳·其二

绿蛾缘条立春后,金蛹抱花寒食前。

行人折罢自欲去,更罥长梢留客鞭。

(0)

山堂前庭有奇石数种其状皆与物形相类在此久矣自余始名而诗之.鹦鹉石

静立身微耸,惊窥首略回。

何人将至此,应自陇山来。

(0)

萧资第一百三十一

主当风云会,谢尔从者劳。

感恩义不小,块独委蓬蒿。

(0)

隆兴府

半生几度此登临,流落而今雪满簪。

南浦不知春已晚,西山但觉日初阴。

谁怜龟鹤千年语,空负鹏鹍万里心。

无限故人帘雨外,夜深如有广陵音。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