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尽春泥绿,花乘晚照明。
遥山先暝色,平野易风声。
归沐休形役,深居感物情。
据鞍聊一出,佳处得徐行。
草尽春泥绿,花乘晚照明。
遥山先暝色,平野易风声。
归沐休形役,深居感物情。
据鞍聊一出,佳处得徐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草尽春泥绿”写出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草木茂盛的景象,春泥因草木枯萎而显得更加鲜明。次句“花乘晚照明”则描绘了傍晚时分,花朵在余晖中闪烁,犹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增添了诗意。
“遥山先暝色”暗示天色渐暗,远处的山峦率先笼罩在暮色之中,展现出郊外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平野易风声”强调了平原地带,风声更为清晰,透露出一种空旷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欣赏。
“归沐休形役”表达了诗人结束一天劳顿,沐浴后身心得以放松的状态,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深居感物情”进一步抒发了诗人身处幽静环境,对周围景物变化的敏感和感慨。最后两句“据鞍聊一出,佳处得徐行”,诗人骑马出行,享受这郊外的美好时光,慢慢品味,体现了他的悠然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色,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节奏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闲适情怀。
旅泊多年岁,这去不知回。
忽逢门外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复开。
羁心祇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