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其四》中秋寄远之作。词中以月为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描绘出词人急于登楼赏月的心情,担心天上的浮云会遮住那明亮的月光,流露出对团圆的渴望。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运用夸张手法,想象通过笛声穿透云层,表达对亲人的呼唤和思念之情。接下来,“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将月亮比作冰壶,赞美其皎洁,又借“玉斧修时节”暗指中秋佳节,表达对团圆的期待。
“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一句,词人仿佛在向月宫中的嫦娥询问,她是否也会因孤独而生愁,暗示自己与亲人分离的孤独感。下片转入对人世情感的感慨,“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借月的盈亏变化,感叹人生的不圆满。
最后,“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表达了词人希望月圆人也圆的愿望,然而现实往往不能如愿,他设想即使月圆人圆,人们的感情也可能不会因此改变。词尾“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则寄托了词人对未来团聚时分享离别之苦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中秋月夜这一特定场景,抒发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官庐带寒照,多病少所亲。
不速肯余过,眷然意何真。
偶储五斗秫,酿酒清且醇。
窃禄本非薄,鸡黍敢辞贫。
休衙扫吏迹,高论屏嚣尘。
追游盖三纪,而况葭莩姻。
亦知慰留滞,觞酌许频频。
相看总无家,携稚各二人。
温恭仰子德,问学老而新。
子不日迁秩,予当谢簪绅。
但愧岁年迈,有负报恩身。
去去勿复道,世路方荆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