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孙莘老七绝·其七》
《赠孙莘老七绝·其七》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0)
注释
腊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即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至三十之间。
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以梅花著名。
僧窗:僧侣的窗户,指寺庙环境。
思归:思念回家。
妻子:古代泛指妻子儿女。
道人:道士,也指僧侣。
径须:应当立即,直接。
翻译
去年腊月我曾去拜访孤山,曾在僧舍窗边度过半日悠闲时光。
并不是为了向妻子儿女诉说思归之情,因为道长有约,我应当直接返回。
鉴赏

诗人以深厚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这里的“腊月”指的是农历最终的一个月份,冬天的尾声,常伴随着凛冽的寒风和萧瑟的景象。而“孤山”则是一个实处,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诗人在这个时候选择访问孤山,或许是在寻找一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曾借僧窗半日闲"透露出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静谧生活的追求。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然而,随后的两句“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却带出了一个转折。"不为思归对妻子"表明诗人此刻并无家室之念,而是全神贯注于眼前的精神寄托。然而,“道人有约径须还”则显示出一种责任和承诺的力量,迫使诗人不得不结束这短暂的逃离。这或许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责任与担当的认知。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善卷古坛

枉山称福地,郡乘托高名。

无意居宸极,何心来楚荆。

林深青嶂合,坛迥白云横。

民化应成俗,今犹少宦情。

(0)

感中原

中原遥望暮云连,杀气沈沈恨满天。

野老裹瘢埋战骨,佳人抆泪湿华钿。

庄园烧尽馀丘土,桑柘荒残宿野烟。

吏畏官军频驻劄,夜深横索里人钱。

(0)

远游

桃岸明深火,鸥沙落细云。

雨晴春富丽,江涨路支分。

轩冕终何事,丘园有故群。

远游仍素食,意绪日纷纷。

(0)

野坪为冯治之作

古树蔼丛薄,修原带郊坰。

悠悠天容展,瀰瀰地势萦。

桑麻荫其中,朝暮闻雉鸣。

游者终良辰,樵牧日营营。

倦翼集幽林,归云野墅横。

游子抱真性,念此动高情。

宠盛功弗居,终以托吾生。

(0)

题章千峰画竹

千峰道人画墨竹,潇湘虚映君山绿。

孤舟半夜锦瑟鸣,綵云欲断湘妃哭。

竹枝袅袅青接天,湘南湘北皆春烟。

昔年我作上游客,吹箫月下开楼船。

归来不觉成白首,旧日竹枝还在否。

兰香两岸鹧鸪啼,亦有游人来载酒。

千峰叟,不独会,题诗亦擅丹青手。

雁宕山头千万竿,请君写意凭高阜,貌我同为岁寒友。

(0)

夜与孙九峰吏侍论丘深庵太学故事慨然兴仰乃用壁间黎太仆先生韵赠孙

空庭坐秋夜,茅塞赖君开。

酷暑何方去,秋风此又来。

口碑真胜石,心醉不缘杯。

雪掩深庵冷,谁当为育才。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