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言兴学务,为国毓人才。
崇拜东西邻,晋用求楚材。
少年欧、亚去,毕业欧、亚回。
卢梭、达尔文,矢口交相推。
兴学已十年,人才安在哉?
但闻横议党,蚊聚便成雷!
他日误天下,何人是祸胎!
日言兴学务,为国毓人才。
崇拜东西邻,晋用求楚材。
少年欧、亚去,毕业欧、亚回。
卢梭、达尔文,矢口交相推。
兴学已十年,人才安在哉?
但闻横议党,蚊聚便成雷!
他日误天下,何人是祸胎!
这首诗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对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刻忧虑。诗人许南英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与期待,以及对人才产出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日言兴学务,为国毓人才”表达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为国家效力的人才。接着,“崇拜东西邻,晋用求楚材”则指出在学习西方和日本的同时,也希望能从更广泛的地区获取人才,体现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然而,随着“少年欧、亚去,毕业欧、亚回”,诗人的语气转为讽刺,描述了年轻人出国学习后返回的情况,并提到了卢梭和达尔文等西方思想家的名字,暗示了他们可能带来的新观念。但紧接着的“兴学已十年,人才安在哉?”却将语气转向了疑问和失望,质疑教育投入十年后,真正的人才是否真的涌现。
“但闻横议党,蚊聚便成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上对教育和人才问题的广泛讨论,但这些讨论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建设性,更像是无意义的喧嚣。最后,“他日误天下,何人是祸胎!”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预测,担心当前的教育和人才政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却难以分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清末民初时期教育改革中的矛盾和困境,以及对人才培育效果的怀疑和对未来社会影响的担忧。
成均桥门列者石,相传周宣员猎迹。
蓊勃时时云气生,倒薤依微破苔隙。
仿佛娲皇五色堕,错落星辰尚堪摘。
此石阅人人递喜,昌黎先生好尤癖。
可怜光价绝鼎钟,霜草风沙无怜惜。
元和到今复几岁,流落尤能脱臼磶。
金绳断钮玉柯迸,蝉榻何繇见光泽。
孔子删诗偶遗漏,不缘片碣谁搜索。
或疑成后蒐岐阳,椒举之言具楚籍。
车攻即类宣王诗,四牡东徂岂西适。
周家蒐苗世有事,平岐騕雒定何择。
大篆分明史籀手,诅楚卑卑其能役。
况复李斯七日叹,弱骨今犹相碣峄。
此书穆满当伯仲,争令支孽掩宗祏。
宇文偏陋复安取,一笑竖儒揣量窄。
甄丰奇字诚辱收,六体粗堪证今昔。
位置何须争甲癸,参差枉自疑君帛。
从教缺剥费摩挲,古意居然存耆硕。
显晦随人亦有时,一出雍凉几为客。
小雅终存王者气,夜夜精光岌相射。
护持岂为耽奇字,想像中兴在明辟。
方今太平无一事,风雅袅蕤孰捃摭。
但令梦寐到成宣,只字犹堪动心魄。
老生更访吉日碑,剔尽昆仑亦何益。呜呼!
石鼓歌成谁献闻,槐市阴阴土花碧。
《石鼓歌》【明·黄辉】成均桥门列者石,相传周宣员猎迹。蓊勃时时云气生,倒薤依微破苔隙。仿佛娲皇五色堕,错落星辰尚堪摘。此石阅人人递喜,昌黎先生好尤癖。可怜光价绝鼎钟,霜草风沙无怜惜。元和到今复几岁,流落尤能脱臼磶。金绳断钮玉柯迸,蝉榻何繇见光泽。孔子删诗偶遗漏,不缘片碣谁搜索。或疑成后蒐岐阳,椒举之言具楚籍。车攻即类宣王诗,四牡东徂岂西适。周家蒐苗世有事,平岐騕雒定何择。大篆分明史籀手,诅楚卑卑其能役。况复李斯七日叹,弱骨今犹相碣峄。此书穆满当伯仲,争令支孽掩宗祏。宇文偏陋复安取,一笑竖儒揣量窄。甄丰奇字诚辱收,六体粗堪证今昔。位置何须争甲癸,参差枉自疑君帛。从教缺剥费摩挲,古意居然存耆硕。显晦随人亦有时,一出雍凉几为客。小雅终存王者气,夜夜精光岌相射。护持岂为耽奇字,想像中兴在明辟。方今太平无一事,风雅袅蕤孰捃摭。但令梦寐到成宣,只字犹堪动心魄。老生更访吉日碑,剔尽昆仑亦何益。呜呼!石鼓歌成谁献闻,槐市阴阴土花碧。
https://shici.929r.com/shici/234MPVfP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