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二》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二》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总别同异兼成坏,祇是山僧与众人。

高广须弥入芥子,无边刹海在微尘。

昼复夜,秋复春,境寂心融事事真。

七宝大车既如此,去来语默莫因循。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清远所作,名为《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二)》。诗人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宇宙万物的相对性以及心灵与外在世界的融合。

首句“总别同异兼成坏,祇是山僧与众人”,开篇即揭示了世间万物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同时存在着生成与毁灭的过程,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这里将“山僧”与“众人”并提,意味着这种普遍现象不仅局限于特定群体,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生命之中。

接着,“高广须弥入芥子,无边刹海在微尘”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宏大的宇宙景象与极小的事物相联系,强调了宇宙的无限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性。须弥山象征着广阔与高远,而芥子则是极其微小的事物,两者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宇宙中存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生命与物质。同样地,无边刹海代表了广阔的佛国世界,而微尘则指代了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暗示了宇宙的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昼复夜,秋复春,境寂心融事事真”三句,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循环与四季更迭,以及心灵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诗人认为,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皆为真实的存在。这里的“境寂心融”表达了在静谧的环境中,心灵与外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宇宙的真理。

最后,“七宝大车既如此,去来语默莫因循”两句,以“七宝大车”作为比喻,象征着人生旅程中的各种财富与资源。诗人提醒人们,无论是在行动还是言语上,都应避免盲目追求或过度依赖,而应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宇宙的规律,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增长。这里的“去来语默”指的是行动、言语和沉默,强调了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应保持审慎和理性,避免随波逐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宇宙的奥秘、生命的本质以及心灵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和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霜月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

惊鸦时绕树,吠犬远随人。

出仕谗销骨,归耕病满身。

世间输坏衲,切莫劝冠巾。

(0)

清平乐·其三检校山园书所见

断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转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

行人系马疏篱,折残犹有高枝。留得东风数点,只缘娇嫩春迟。

(0)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其一

敝裘羸马古河滨,野阔天低糁玉尘。

自笑餐毡典属国,来看换酒谪仙人。

宦游到处身如寄,农事何时手自亲。

剩作新诗与君和,莫因风雨废鸣晨。

(0)

桃源行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

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

关中日月空万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恨南北。

人间万事愈可怜,此地当时亦偶然。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望长年。

(0)

夜思中原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0)

金陵即事三首·其一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