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近甸,鸿雪去程,依稀梦境堪觅。
记否那回携手,汀波恋馀碧。
垂虹影,还自直,有几许、倩魂消得。
画眉冷,走马人来,鸥鹭曾识。
回念别离时,陌上香泥,罗带为谁拭。
怕说绣鞯行处,鞭丝堕秋色。前踪认,如过翼。
尽唤起、暮愁千尺。断桥外,细雨恹恹,重问村驿。
莺花近甸,鸿雪去程,依稀梦境堪觅。
记否那回携手,汀波恋馀碧。
垂虹影,还自直,有几许、倩魂消得。
画眉冷,走马人来,鸥鹭曾识。
回念别离时,陌上香泥,罗带为谁拭。
怕说绣鞯行处,鞭丝堕秋色。前踪认,如过翼。
尽唤起、暮愁千尺。断桥外,细雨恹恹,重问村驿。
这首《应天长》是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离别后的思念画卷,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开篇“莺花近甸,鸿雪去程”,以莺啼花开与鸿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哀愁。接着“依稀梦境堪觅”一句,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记否那回携手,汀波恋馀碧”,回忆起曾经的相聚时刻,水波不兴的河畔,两人手牵手漫步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甜蜜。然而,“垂虹影,还自直,有几许、倩魂消得”,垂下的彩虹虽美,却也映照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似乎连灵魂都难以承受这份离别的痛苦。
“画眉冷,走马人来,鸥鹭曾识”,通过描绘冷清的画眉鸟、匆匆来往的行人以及熟悉的鸥鹭,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与落寞。鸥鹭曾识,意味着过去的美好记忆,如今却只能独自回味。
“回念别离时,陌上香泥,罗带为谁拭”,回想起离别时的场景,路旁的泥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而系在腰间的罗带,却不知为何人擦拭。这一细节,将离别的不舍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怕说绣鞯行处,鞭丝堕秋色”,担心谈及离别时乘坐的绣鞯(一种装饰华丽的马车),马鞭上的丝线在秋天的风中飘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踪认,如过翼。尽唤起、暮愁千尺”,试图在过往的记忆中寻找痕迹,却如同飞过的鸟儿,难以捕捉。这唤起了无尽的忧愁与遗憾,仿佛千尺之深的暮色,笼罩着整个心灵。
最后,“断桥外,细雨恹恹,重问村驿”,断桥边细雨绵绵,再次询问着村中的驿站,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要找什么。这种迷茫与无助,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离别后深深的思念与哀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
世儒多汨没,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