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青楼人,二八多娇艳。
朝朝明镜中,芙蓉媲生面。
春花红艳残,绿叶秋容变。
白发日夜生,衰莫如转盼。
所以学仙人,形神每精鍊。
吸景制颓龄,长生凡骨换。
窈窕青楼人,二八多娇艳。
朝朝明镜中,芙蓉媲生面。
春花红艳残,绿叶秋容变。
白发日夜生,衰莫如转盼。
所以学仙人,形神每精鍊。
吸景制颓龄,长生凡骨换。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杂赋七首(其二)》描绘了一位青春貌美的女子在时光流转中的变化。"窈窕青楼人,二八多娇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少女的绰约风姿和青春活力。"朝朝明镜中,芙蓉媲生面",通过明镜比喻,赞美了她的美貌如同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花红艳残,绿叶秋容变",暗示了青春的凋零,如同春天的花朵逐渐凋零,绿叶也换上了秋天的色彩。"白发日夜生,衰莫如转盼",直接揭示了岁月无情,转眼间青春不再,白发悄然爬上额头。
面对衰老的不可避免,诗人借"所以学仙人,形神每精鍊"表达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希望通过修炼形神,抵抗岁月的侵蚀。"吸景制颓龄,长生凡骨换",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汲取自然之力,改变凡俗之躯,达到延年益寿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青春与衰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永恒青春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哲理的深沉思考。
挂席凌大江,斗觉风云颠。
日脚金琐碎,山头墨蜿蜒。
高天忽下垂,密与沧波连。
不辨川后界,坐失阳乌权。
咫尺晃微白,浪花骄不圆。
攒矢斗壁剥,神钲击喧阗。
徙坐蔽束书,低眉睨长年。
两仪退归所,万象仍悠然。
山色媚举卮,波声清扣舷。
变故在须臾,所得能不迁。
是以暂往身,托志在归全。
会稽表神閟,宛委徵帝藏。
讵若登君室,步武见前芳。
边笥有馀委,惠车不盈箱。
青荧藜床色,旖旎兰橑香。
低云润遗简,隙月窥流缃。
咏响出疏棂,回风自琅琅。
恒闻诗人旨,忮求乃不臧。
蔬饮枕曲肱,其乐自羲皇。
举趾触四周,抗心凌八荒。
昔有严先生,少妻仙尉儿。
泥涂两鱼泳,风雨六龙飞。
黄纸求故人,白云长见依。
遂令箕颍客,复睹勋华姿。
帝腹何便便,举足忽践之。
客星歘然去,帝座光芒披。
笑谓邓氏子,策杖一何卑。
岩穴澄秋色,烟霞蔚天辉。
怨见千秋士,寂寂西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