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频求阙里堂,文房裁斲已盈床。
讲郎乞与非抛却,已办棼丝结紫囊。
好事频求阙里堂,文房裁斲已盈床。
讲郎乞与非抛却,已办棼丝结紫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从仁叔求楷笏四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向仁叔频繁请求楷笏的情景,展现了文人对书法工具的珍视与追求。
首句“好事频求阙里堂”,以“阙里堂”借指孔子的居所,暗喻仁叔如同孔子一般,拥有丰富的学问和高深的道德修养,诗人对仁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接着,“文房裁斲已盈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仁叔的书房内,各种书法用品琳琅满目,堆满了书桌,展现出仁叔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和丰富收藏。
“讲郎乞与非抛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仁叔所赠楷笏的珍惜之情,即使不使用,也舍不得将其抛弃。这不仅体现了对仁叔慷慨赠物的感激,也反映了诗人对书法工具的重视,认为它们不仅仅是实用之物,更是承载着艺术与文化的珍贵遗产。
最后一句“已办棼丝结紫囊”,诗人说明已经准备好了纷乱的丝线,将楷笏精心装入紫色的囊袋中,以示妥善保存。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细心与尊重,也暗示了楷笏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如同珍宝般被妥善保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仁叔的敬仰、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书法工具的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
层栏压湖春水碧,日照高穹同一色。
东风引浪飞鱼鳞,极目伤心如楚泽。
茫茫白芷连芰荷,倚沼畦瀛遥望多。
官贤与众共其乐,渔樵日暮常经过。
君家德祖吴门子,弃职从仙如脱屣。
此中吏隐人不知,且濯君缨洗君耳。
雨息风亦止,落月犹在天。
舟人相呼起,稍出芦苇间。
暗中各纷拿,四听声正欢。
开户视所从,大江自漫漫。
众星若连珠,累累浮深渊。
津涯杳难知,势与天地宽。
俯见舟楫微,万牛一毛然。
虎豹嘷岸傍,蛟龙浮其涎。
兢兢抱危惧,忽忽忘食眠。
人生诚多忧,况乃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