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城邑昔曾过,旧识无人奈老何。
独有凄清难改处,月明闻唱竹枝歌。
秭归城邑昔曾过,旧识无人奈老何。
独有凄清难改处,月明闻唱竹枝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周所作的《再经秭归(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秭归城时的感慨与回忆。首句“秭归城邑昔曾过”,点明了地点和过往的经历,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接着,“旧识无人奈老何”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熟悉的环境却找不到熟悉的人的无奈与感伤,流露出一种岁月流转、人事沧桑的悲凉情绪。
“独有凄清难改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有些凄清的氛围是难以改变的,仿佛成为了这个地方不可磨灭的印记。最后,“月明闻唱竹枝歌”以月光下的歌声作为收尾,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前孤独心境的一种寄托。竹枝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一种形式,常用来表达乡愁和对家乡的思念,此处通过歌声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情调和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设置,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感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人对镜辞,率是年纪老。
出言反成悲,未免耿成抱。
间有少年人,对镜默祈祷。
第一早功名,第二多寿考。
第三欲富贵,满屋贮珠宝。
此心机械生,此身晨夕恼。
用一每藏九,终焉乖至道。
目为守钱虏,名字亦可保。
不见王夷甫,举去忘稽考。
我今对镜别,有酒便为好。
欲醉未醉间,浩歌出晴昊。
荷花解人心,风前互倾倒。
好消息,垂垂花著梦江干。
伴幽人羁绪,谁同倚竹天寒。
如水诗心逗瑶席,出尘仙骨蜕金环。
且销得、添线光阴,堆絮庭阑。相看。
冷风味,百和微闻,翠羽声欢。
老矣荀郎,旧情偶触花閒。
几树横斜未堪折,十分清逸却含酸。
年光晚,素被空篝,慵赋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