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常多忧,政坐口复牵。
谁能百无营,饮露如寒蝉。
原野足饿殍,山泽漫臞仙。
作计苦不早,身穷乃怨天。
刘石扰河洛,孝孙方南迁。
庇无一区宅,耕无一亩田。
牛车不自救,枯骸枕道边。
君看董与葛,见几预著鞭。
智虑故不同,祸福仍相悬。
关辅已荆棘,江淮复戎旃。
吾生亦可料,速办买山钱。
处世常多忧,政坐口复牵。
谁能百无营,饮露如寒蝉。
原野足饿殍,山泽漫臞仙。
作计苦不早,身穷乃怨天。
刘石扰河洛,孝孙方南迁。
庇无一区宅,耕无一亩田。
牛车不自救,枯骸枕道边。
君看董与葛,见几预著鞭。
智虑故不同,祸福仍相悬。
关辅已荆棘,江淮复戎旃。
吾生亦可料,速办买山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困顿与无奈。开篇"处世常多忧,政坐口复牵"表达了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和政治局势时所感到的忧虑和束缚。接着"谁能百无营,饮露如寒蝉"则是对那些能够超脱尘世、无欲无求之人的一种向往,但这种境界在现实中难以企及。
"原野足饿殍,山泽漫臞仙"描绘了一种荒凉的自然景象,其中"饿殍"和"臞仙"都带有饥饿和贫困的意味,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隐喻。"作计苦不早,身穷乃怨天"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过往未能及时筹划未来而感到痛苦,并因此陷入贫困之境,对天命产生埋怨。
"刘石扰河洛,孝孙方南迁"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某种暗示,而"庇无一区宅,耕无一亩田"则直接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困境,无处栖身,也无土地可耕。"牛车不自救,枯骸枕道边"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绝望和无力回天的状态。
"君看董与葛,见几预著鞭"可能是在提醒某人注意历史上的某些教训,而"智虑故不同,祸福仍相悬"则是对不同人群面对同一事件时所持态度和命运差异的反思。"关辅已荆棘,江淮复戎旃"可能是在描述边疆动乱的景象。
最后"吾生亦可料,速办买山钱"则是作者在表达一种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想要逃离现实困境、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