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水华池便是丹,东西高下自相看。
劝君莫把凡铅弄,活计生涯便好捐。
铅则何妨本自铅,铅中何处觅神仙?
东西南北还丹了,争奈仙家不肯传。
同色同名合好音,亦能烁烁亦沉沉。
乾坤颠倒驱雷雨,龙跃安能出上阴?
神水华池便是丹,东西高下自相看。
劝君莫把凡铅弄,活计生涯便好捐。
铅则何妨本自铅,铅中何处觅神仙?
东西南北还丹了,争奈仙家不肯传。
同色同名合好音,亦能烁烁亦沉沉。
乾坤颠倒驱雷雨,龙跃安能出上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太白经附颂》,其中蕴含了深厚的道家思想和内丹修炼之理。开篇“神水华池便是丹,东西高下自相看”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内丹修炼图景,其中“神水华池”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精神的升华,而“东西高下自相看”则暗示了对内丹真理的探索和理解。
接着,“劝君莫把凡铅弄,活计生涯便好捐”两句,是诗人对修炼者的一番忠告,告诫他们不要在世俗的烦琐中沉迷,要及时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执着,以求得生命真谛。
“铅则何妨本自铅,铅中何处觅神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修炼之道与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诗人似乎在询问,即便是在内丹修炼中,也难以找到成仙的真诀。
“东西南北还丹了,争奈仙家不肯传”一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道法奥秘的渴望。尽管四处寻找内丹之道,但那高深莫测的仙家真理却难以被世人所得。
“同色同名合好音,亦能烁烁亦沉沉”两句,可能是在描述修炼过程中的某种境界,或许是对内丹真理的一种感悟和体验。这里的语言充满了诗意与象征意味,给人以无限遐想。
最后,“乾坤颠倒驱雷雨,龙跃安能出上阴?”一句,则是在描绘一种极端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可能隐喻着修炼者在内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挑战。这里的“乾坤颠倒”、“驱雷雨”等字眼,充满了动态和力量感,展示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家内丹修炼的复杂性与神秘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
千山万山日向脯,哑哑老树愁啼乌。
长途迢递人绝迹,奋跃只有黄于菟。
长风飕飗震林木,百兽纷披望风伏。
霜牙凛凛摧万夫,金镜瞳瞳射双目。
饥来择肉惟熊罴,不更小取豺与狸。
田家黄犊要耕种,又肯搏攫夸能为。
如今天关求守备,盖世雄威素称异。
举首为城掉尾旌,愿保皇家千万世。
荻花吹雪江风冷,江上微云淡山影。
谁将水墨染生绡,一片江南晚秋景。
人家住近红叶村,红叶照水如春源。
问津有客远相访,童子候迎先扫门。
隔岸分明皆橘树,看来应是横塘路。
水禽格格踏波飞,沙雁悠悠入云去。
我别江南今十年,客窗见画心茫然。
明年准拟买归棹,漫游重赋江南篇。
曲阑护春小园内,芳草芊绵织新翠。
屏山牡丹开暖风,吹堕轻红粉香碎。
谁家儿女蜀锦裆,柔发初剃靛色光。
两两三三戏晴昼,欢呼竞出花台傍。
秋千木架双旗插,彩绳低垂画板滑。
向前推送身转高,架上连环韵鸣轧。
脚尖背蹴香尘飞,珠汗微沾金缕衣。
丹青假面恣涂抹,舞腰更把斓斑围。
娇娥并坐遗针线,手弄折枝情恋恋。
花腔小鼓闲不敲,竹马金铙抛地遍。
玉蜺扑蝶意自痴,紫兰缘叶纷离披。
君不见圣主仁恩致蕃育,四海民物陶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