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花》
《兰花》全文
明 / 黎景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九畹何须楚水濆,小亭池畔挹仙芬。

新姿雅淡清能识,香气幽深静始闻。

疏影晓寒惊月湿,绿丛春暖沐风醺。

主人情性偏相赏,百卉频开不可群。

(0)
鉴赏

这首《兰花》诗,由明代诗人黎景义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花的独特魅力。诗中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的描述,以及对其形态、香气和主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兰花高洁、雅致的品质。

首句“九畹何须楚水濆”,以“九畹”象征兰花的广袤与繁盛,却无需特定的楚水边地,点明兰花的生长并不受限于特定环境,其美自成一格。接着,“小亭池畔挹仙芬”则将兰花置于一个清幽的小亭池畔,暗示兰花的生长环境虽不显眼,却能散发出超凡脱俗的香气,如同仙人之气。

“新姿雅淡清能识,香气幽深静始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外在与内在之美。新长的花姿虽然雅致而不张扬,但其清新的气质却能被识得;而其香气则在静谧之中才能品味到,强调了兰花的香气独特且需用心感受。

“疏影晓寒惊月湿,绿丛春暖沐风醺”则通过光影与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兰花的意境。清晨的微寒中,兰花的疏影似乎能触动月色,使其显得湿润;而在温暖的春日里,兰花在绿丛中沐浴着春风,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主人情性偏相赏,百卉频开不可群”表达了兰花与主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主人对兰花的欣赏并非泛泛,而是因其高洁、雅致的特质,使得在众多花卉中,兰花独树一帜,无法被其他花卉所取代。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与之相契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黎景义
朝代:明

黎景义(一六〇三—一六六二?),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猜你喜欢

夏日香山静宜园即事四首·其四

黛嵏亲切挹山光,纳爽从容步夕阳。

野果坠烟红琥珀,新篁敲露绿琳琅。

閒云归岫连峰暗,飞瀑垂空漱石凉。

自我皇皇法尧舜,输他坦坦傲羲皇。

(0)

郊原新霁四首·其四

炊烟吹逐暮云飞,茅舍村村未掩扉。

莫道田家无乐事,插秧人傍钓鱼矶。

(0)

满江红.吊向烈女墓

蔓草荒烟,问谁氏、断碑磨灭。

争道是、向家幼女,持贞矢节。

待字年时身未嫁,于归欲赋夫先没。

却等閒、不说未亡人,心如铁。私恩少,情偏切。

大义凛,志尤决。尽满腔孤愤,刀痕迸裂。

地下青燐应烈焰,闺中红粉成英杰。

只年年、寒食杜鹃啼,流红血。

(0)

南乡子.岁暮归自稚城

江岸晓霜飘。襆被装成上小舠。

自笑今年空浪迹,如皋。风雪归来冷布袍。

回首也萧骚。十丈愁城无计消。

差喜担头馀长物,椰瓢。博得童儿笑语高。

(0)

绮罗香.庚寅七夕

心上添秋,庭中泻暑,又是他乡七夕。

玉藕青菱,往事尽成于邑。

恰今宵、小雨孤灯,是去年、背人面壁。

任灵鸟、渡尽天孙,天涯孤客正萧瑟。

休言会少离多,堪叹美人黄土,抚今追昔。

叠水崇山,杳渺梦魂都隔。

疏棂外、几阵楸梧,夜阑时、一腔蟋蟀。

又何心,卧看牵牛,去听高楼笛。

(0)

高旻寺行宫即事

塔影遥瞻碧水隈,北来驻跸又南来。

风光一日更春夏,俯仰几时经往回。

燕蹴残红点瑶席,鹤行浓绿印苍苔。

江城晼晚犹牵兴,堤外兰舟且慢催。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