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何须楚水濆,小亭池畔挹仙芬。
新姿雅淡清能识,香气幽深静始闻。
疏影晓寒惊月湿,绿丛春暖沐风醺。
主人情性偏相赏,百卉频开不可群。
九畹何须楚水濆,小亭池畔挹仙芬。
新姿雅淡清能识,香气幽深静始闻。
疏影晓寒惊月湿,绿丛春暖沐风醺。
主人情性偏相赏,百卉频开不可群。
这首《兰花》诗,由明代诗人黎景义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花的独特魅力。诗中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的描述,以及对其形态、香气和主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兰花高洁、雅致的品质。
首句“九畹何须楚水濆”,以“九畹”象征兰花的广袤与繁盛,却无需特定的楚水边地,点明兰花的生长并不受限于特定环境,其美自成一格。接着,“小亭池畔挹仙芬”则将兰花置于一个清幽的小亭池畔,暗示兰花的生长环境虽不显眼,却能散发出超凡脱俗的香气,如同仙人之气。
“新姿雅淡清能识,香气幽深静始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外在与内在之美。新长的花姿虽然雅致而不张扬,但其清新的气质却能被识得;而其香气则在静谧之中才能品味到,强调了兰花的香气独特且需用心感受。
“疏影晓寒惊月湿,绿丛春暖沐风醺”则通过光影与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兰花的意境。清晨的微寒中,兰花的疏影似乎能触动月色,使其显得湿润;而在温暖的春日里,兰花在绿丛中沐浴着春风,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主人情性偏相赏,百卉频开不可群”表达了兰花与主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主人对兰花的欣赏并非泛泛,而是因其高洁、雅致的特质,使得在众多花卉中,兰花独树一帜,无法被其他花卉所取代。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与之相契的情感体验。
蔓草荒烟,问谁氏、断碑磨灭。
争道是、向家幼女,持贞矢节。
待字年时身未嫁,于归欲赋夫先没。
却等閒、不说未亡人,心如铁。私恩少,情偏切。
大义凛,志尤决。尽满腔孤愤,刀痕迸裂。
地下青燐应烈焰,闺中红粉成英杰。
只年年、寒食杜鹃啼,流红血。
心上添秋,庭中泻暑,又是他乡七夕。
玉藕青菱,往事尽成于邑。
恰今宵、小雨孤灯,是去年、背人面壁。
任灵鸟、渡尽天孙,天涯孤客正萧瑟。
休言会少离多,堪叹美人黄土,抚今追昔。
叠水崇山,杳渺梦魂都隔。
疏棂外、几阵楸梧,夜阑时、一腔蟋蟀。
又何心,卧看牵牛,去听高楼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