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关山险,今作关山行。
登危复盘曲,十步始一平。
秋潦混泥途,崖石乱纵横。
仄径俯颓坡,仆马度凌兢。
薄暮至绝巅,天地划开明。
飘风吹暝色,凛然寒气凝。
慨念兹川岳,设险辅秦京。
时危资窃据,历代纷战争。
昌时久混一,六合且休兵。
凭高一舒啸,缅怀千载情。
昔闻关山险,今作关山行。
登危复盘曲,十步始一平。
秋潦混泥途,崖石乱纵横。
仄径俯颓坡,仆马度凌兢。
薄暮至绝巅,天地划开明。
飘风吹暝色,凛然寒气凝。
慨念兹川岳,设险辅秦京。
时危资窃据,历代纷战争。
昌时久混一,六合且休兵。
凭高一舒啸,缅怀千载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度关山的艰难旅程与所见所感。开篇“昔闻关山险,今作关山行”,以对比手法点出对关山险峻的既往认知与亲身经历的现实,引出下文对旅途艰辛的描述。
“登危复盘曲,十步始一平”形象地展现了山路的崎岖不平,每走十步才能遇到一段平坦的道路。“秋潦混泥途,崖石乱纵横”则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秋雨使得道路泥泞不堪,岩石横生,增加了行走的难度。
“仄径俯颓坡,仆马度凌兢”中,“仄径”指狭窄的小路,“颓坡”则是倾斜的山坡,这两句描绘了小路紧贴着陡峭的山坡,马匹和人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小心翼翼,生怕失足滑落。“薄暮至绝巅,天地划开明”写出了在傍晚时分到达山顶的情景,仿佛天地之间被划开了一道光明,寓意着艰难旅程的结束和新景象的开始。
“飘风吹暝色,凛然寒气凝”描绘了夜晚来临,冷风拂过,带来阵阵寒意,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清冷的氛围。“慨念兹川岳,设险辅秦京”表达了诗人对山川险要的感慨,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为秦国的稳固提供了天然屏障。
“时危资窃据,历代纷战争”反映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山川险要之地往往成为争夺的焦点。“昌时久混一,六合且休兵”则描述了和平时期,天下统一,战争得以暂时停止。“凭高一舒啸,缅怀千载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放声长啸,思绪穿越千年,感叹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度关山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险峻,以及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石汝来前,号汝苍然,名之太初。
问太初而上,还能记否,苍然于此,为复何如。
偃蹇难亲,昂藏不已,无乃于予太简乎。
须臾便,唤一庭风雨,万窍号呼。依稀似道狂夫。
在一气何分我与渠。
但君才见我,奇形怪状,我先知子,冷淡清虚。
撑拄黄垆,庄严绣水,攘斥红尘力有余。
今何许,倚长风三叫,对此魁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