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悽,红鳞照座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从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倏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悽,红鳞照座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从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倏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美味食物的怀念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其中,"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写出了精致的宴席准备,长条的鱼摆放在盘子上,犹如卧着的宝剑,显示出诗人对美食的赏析和审美。"紫荇穿腮气惨悽,红鳞照座光磨闪"则是对烹制过的鱼呈现出的鲜艳颜色和光泽的描写,通过对比和联想,增强了诗中的视觉效果。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表达了即使食材从远方带来,即便是长途跋涉也依然保持着新鲜,这里的"鬣尚动"形象生动地传达出食物的新鲜程度。"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则展示了宾主共享美食时的情景,通过对味道和食量的描绘,表明了一种满足与欢愉。
诗中还穿插着个人经历,如"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透露出诗人年轻时在外飘泊,品尝过各种美食的经历。"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则表达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而今朝已不再重视这些曾经珍贵的时光。
接着,诗人提到了西征之后的变化和缺憾,如"自从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流露出对往昔美味的追思与遗憾。"游倏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食物条件的无奈和不满。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如"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通过对美食的回忆和分享,想要传递自己的心意。"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则是对能够偶尔享用到美食的欣慰,以及希望能与远方亲友共享这些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绘和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