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门谁递故人书,三复欣然伏枕馀。
河洛禹功方有赖,东南民力竟何如。
时清不觉衰年及,别久那堪万事疏。
太白楼头闻驻节,暮云千里转愁予。
叩门谁递故人书,三复欣然伏枕馀。
河洛禹功方有赖,东南民力竟何如。
时清不觉衰年及,别久那堪万事疏。
太白楼头闻驻节,暮云千里转愁予。
这首明代潘希曾的《荅朴庵章都宪》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来信的欣喜,以及对国家和民生的深深关切。首句“叩门谁递故人书”描绘了收到远方友人书信的惊喜场景,传递出友情的温暖。接着,“三复欣然伏枕馀”写诗人反复阅读信件,沉浸在与友人的交流中,感到心满意足。
诗的后两联转向对国家的忧虑,“河洛禹功方有赖”暗指国家的根基如同大禹治水般需要依赖人民之力,而“东南民力竟何如”则表达了对东南地区民众生活状况的关心,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诗人感叹“时清不觉衰年及”,在太平盛世中,岁月匆匆,自己已步入老年;“别久那堪万事疏”则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疏离感。
最后,诗人以“太白楼头闻驻节,暮云千里转愁予”作结,想象友人在太白楼上暂时停留,而自己却因愁绪如暮云般弥漫,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这份忧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国事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繁川灵鹫山,山顶驾老屋。
初从曲径登,叠石盘岩腹。
景逐轩楹转,云烟炫游目。
忆昔心上人,欲往怯洄洑。
前人涨白沙,环流作平陆。
昨夜暑雨暴,高低或成谷。
感物鉴江水,江水清可掬。
莫惊秋霜飞,能换鬓边绿。
我有紫阳丹,晶明大如粟。
服之能长生,千载一时毂。
天下无双士,淮南第一州。
文章老元帅,节义古诸侯。
路稳归黄阁,功成建碧油。
九重致尧舜,四海望伊周。
楚甸供吟笔,吴兵赖坐筹。
风云生鹢首,蛟蜃怯龙头。
有士依馀芘,干时愧拙谋。
沧溟波浪险,愿借钓鳌钩。
元侯选胜重经营,地取圆心正且平。
揆日募工踰再浃,创亭合乐落初成。
面开西向缘忠孝,榜揭新封纪宠荣。
隐隐湖山藏故国,漫漫烟水隔都城。
低迷叠嶂回峰抱,缭绕芳丛列艳迎。
台上临风共萧洒,花间梦蝶助凄清。
枕流小槛攲前沼,散绮幽轩接后甍。
旧景周环如有待,夕阳偏照似多情。
萦纡碧沚通潮浦,左右修篁拂画楹。
自昔甘棠虽足爱,会稽从此擅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