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黠淳于,扺掌而前,似此奇哉。
任毁三骂五,河山尘芥,谭玄论白,富贵蒿莱。
临槛狂呼,仰天大笑,舌上青莲何处来。
从他语,学伯伦作达,荷锸须埋。当筵漫道俳谐。
看此老前身是辩才。
记灵岩山畔,天花曾落,远公社里,锡杖常陪。
慷慨逢场,悲凉说法,较胜雍门乐与哀。
馀生事,但愣严繫肘,麴米盈杯。
狡黠淳于,扺掌而前,似此奇哉。
任毁三骂五,河山尘芥,谭玄论白,富贵蒿莱。
临槛狂呼,仰天大笑,舌上青莲何处来。
从他语,学伯伦作达,荷锸须埋。当筵漫道俳谐。
看此老前身是辩才。
记灵岩山畔,天花曾落,远公社里,锡杖常陪。
慷慨逢场,悲凉说法,较胜雍门乐与哀。
馀生事,但愣严繫肘,麴米盈杯。
这首词以汪懋麟对淳于髡的赞赏为线索,展现了淳于髡的机智、幽默与超脱。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淳于髡的形象描绘得生动有趣。
词的开篇“狡黠淳于,扺掌而前”,以“狡黠”形容淳于髡的机智,以“扺掌而前”表现其自信与豪迈。接下来的“任毁三骂五,河山尘芥,谭玄论白,富贵蒿莱”,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淳于髡面对批评与赞誉时的淡然态度,将世间万物视为等闲之物,展现出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临槛狂呼,仰天大笑,舌上青莲何处来”,进一步描绘淳于髡的狂放不羁,以及他言辞的犀利与独特,如同青莲般清新脱俗。接着“从他语,学伯伦作达,荷锸须埋”,通过引用伯伦(即阮籍)的例子,进一步强调淳于髡的达观与超脱。
下半阕“当筵漫道俳谐”,点明淳于髡在宴席上的诙谐风趣,但“看此老前身是辩才”,又揭示出其背后深厚的学识与智慧。接下来的“记灵岩山畔,天花曾落,远公社里,锡杖常陪”,通过回忆与想象,展现淳于髡与自然、宗教的深厚联系,以及他与志同道合者的深厚友谊。
最后,“慷慨逢场,悲凉说法,较胜雍门乐与哀”,表达了淳于髡在不同场合中的表现,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悲凉沉痛,都能胜过他人。而“余生事,但愣严繫肘,麴米盈杯”,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淳于髡晚年的生活状态,既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也展现了他与世无争、享受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淳于髡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其个性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