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一篇报赛文,有声有色;
看来千古循环事,如梦如烟。
做出一篇报赛文,有声有色;
看来千古循环事,如梦如烟。
这首诗《戏台柱》由清代诗人廖厚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戏台柱子的景象,不仅展现了其外观的生动与色彩,更蕴含了对历史流转和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
“做出一篇报赛文,有声有色”,开篇即以“报赛文”为喻,巧妙地将戏台柱子与文学作品相联结,强调了其艺术表现力的丰富与生动。这里的“有声有色”不仅指戏台柱子本身装饰华丽,还暗含了它承载的故事与情感如同文字一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看来千古循环事,如梦如烟”,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戏台柱子背后的历史长河,指出其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的痕迹,仿佛是梦境与烟云般虚幻而真实。这不仅是对戏台柱子的赞美,更是对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深沉感慨,暗示了世间万物虽历经变迁,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却能穿越时空,流传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既描绘了戏台柱子的外在美,又揭示了其内在的深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以及人性的独到见解。廖厚初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戏台柱子这一日常之物转化为富有哲理的艺术载体,使得读者在欣赏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生命智慧。
吾少贫贱真臞儒,贪食嗜味老不除。
折腰敛版日走趋,归来聊以醉自娱。
长瓶巨榼罗杯盂,不须渔翁劝三闾。
牛尾膏美如凝酥,猫头轮囷欲专车。
黄雀万里行头颅,白鹅作鲊天下无。
浔阳糖蟹径尺馀,吾州之蔊尤嘉蔬。
珍盘饾饤百味俱,不但项脔与腹腴。
悠然一饱自笑愚,顾为口腹劳形躯。
投劾行矣归园庐,莫厌粝饭尝黄菹。
王子自少无他娱,求佳山林结草庐。
头童齿豁已衰矣,衣弊屡空常晏如。
出游耻怀祢衡刺,归卧尽读倚相书。
它日叩门倾白堕,要看著句到黄初。
陆子壮已穷,百计不救口。
蜀道如上天,十年厌奔走。
还乡困犹昨,负郭无百亩。
虽云饥欲死,亦未丧所守。
虚名一画饼,陈迹几刍狗。
但思从壮士,大猎云梦薮。
长戈白如霜,烂漫载牛酒。
箭穿乳虎立,车辚苍兕吼。
归来数禽获,毛血洒户牖。
人生贵适意,富贵安可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