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睨柱时,勇气一何激。
一璧虽轻微,如以国与敌。
渑池相高会,盘瓶使秦击。
颈血得溅王,闻言尽悚惕。
威信虎狼秦,御史书功绩。
知死则必勇,智士以为的。
相如睨柱时,勇气一何激。
一璧虽轻微,如以国与敌。
渑池相高会,盘瓶使秦击。
颈血得溅王,闻言尽悚惕。
威信虎狼秦,御史书功绩。
知死则必勇,智士以为的。
这首诗《咏古(其九)》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通过描述历史上的几个关键事件,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勇气与智慧。
首先,诗中提到的是司马相如的故事,他“睨柱”时的勇气令人激赏。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描述了相如在面对强敌时的英勇表现。接着,诗中提到一块璧玉虽轻,但价值连城,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力量,不可轻易与敌人交换。
随后,诗中引用了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这是赵国与秦国的一次外交交锋。在此次会面中,赵国的使者蔺相如以其机智和勇气,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甚至迫使强大的秦国君主秦王击缶以示妥协。这一事件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
最后,诗中提到了秦王在听到蔺相如的言论后,不仅感到震惊,还对蔺相如的勇气和智慧表示敬畏。这不仅展示了蔺相如个人的魅力,也反映了他所代表的国家力量和威信。
整首诗通过这些历史典故,赞扬了古代英雄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以及对国家忠诚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在面对强敌时,智慧和策略往往比单纯的武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