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酬杜材卿》
《次韵酬杜材卿》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楼寒鹤骨旧竛竮,别后溪山梦不扃。

世事益知推去好,鬓毛浑减向来青。

诗篇又见声谐律,才兴何疑刃照硎。

愁里不妨同茗酌,古梅园种百龙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chóucáiqīng
sòng / zhāng

lóuhánjiùlíngpíngbiéhòushānmèngjiōng

shìshìzhītuīhǎobìnmáohúnjiǎnxiàngláiqīng

shīpiānyòujiànshēngxiécáixīngrènzhàoxíng

chóufángtóngmíngzhuóméiyuánzhǒngbǎilóngxíng

翻译
秋夜寒气使鹤骨更显孤零,分别后只能在梦中重游溪山。
经历世事深知远离纷扰更好,岁月使我两鬓的黑发渐少如初青。
新作诗歌音韵和谐,才华如同利刃在磨砺中更加锋芒。
即使愁绪满怀,也无妨共饮一杯茶,园中古梅树形似百龙姿态。
注释
楼寒:秋夜的寒冷。
鹤骨:鹤的清瘦之态。
旧竛竮:孤独、寂寞的样子。
别后:分别之后。
溪山:山水景色。
梦不扃:梦境不受拘束。
世事:世间之事。
益知:更加明白。
推去好:远离更好。
鬓毛:鬓发。
浑减:几乎减少。
向来青:原本的青色(指黑发)。
诗篇:诗作。
声谐律:音韵和谐。
才兴:才华。
刃照硎:利刃在磨刀石上反射光芒。
愁里:在愁苦中。
不妨:不妨碍。
茗酌:品茗。
古梅园:古老的梅园。
百龙形:百龙盘曲的形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张镃的作品,题目为《次韵酬杜材卿》。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楼寒鹤骨旧竛竮”一句,描绘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景象,“楼寒”表达了秋天的凉意,“鹤骨”形容竹子的瘦弱而有力感,通过这种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淡远的情怀。

“别后溪山梦不扃”则是说在与朋友分别之后,连溪山美好的梦境都不愿意忘记。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下来的“世事益知推去好,鬓毛浑减向来青”表现出诗人面对世事变化的超然态度。诗人明白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放手的,同时也感慨于自己的年华已逝,“鬓毛浑减”意味着头发已经开始变白,这是岁月流转带来的无奈。

“诗篇又见声谐律,才兴何疑刃照硎”则是说诗人在创作时依然能够保持自己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没有因为年老而失去自己的才华。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与自信。

最后,“愁里不妨同茗酌,古梅园种百龙形”则是说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但在朋友之间依然可以畅饮酒水,共度时光。诗中的“古梅园”和“百龙形”都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友情、文学和人生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独行

行止惟随影,交游厌入群。

知谁为鲍叔,时正在苏君。

黄叶空山寺,孤鸿薄暮云。

相看成老友,不必问纷纭。

(0)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

乱山高下入,访友事非轻。

行脚方应遍,观心道已成。

节交初夏热,路隔五年生。

多事嘤嘤鸟,添余一倍情。

(0)

梦故乡

客舍惊闻雁,秋宵恐漏长。

故乡原是自,归梦亦凄凉。

(0)

挽王蔗芗明四首·其三

淩云妙笔制心裁,香案趋班跻上台。

文藻空山常照眼,肝肠劫火岂成灰。

枯桐入灶枉留尾,玄鹤升天不复胎。

抛我衰残徒吊影,八哀咏罢更添哀。

(0)

茂宰蔡公设建顾山文选书院纪事一首

昭明文藻炳千秋,遗迹人传山半楼。

陵谷几迁尘世劫,云霞忽涌海中州。

枯枝得气萌芽茁,良宰培材俊秀收。

午夜谈经兼咏赋,一轮皓月正当头。

(0)

题小幅画辋川诗意

长江落落水粼粼,尽著闲吟自在身。

世道险巘吾道坦,何须白眼看他人。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