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
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
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
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
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
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
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撰写,名为《咏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开篇便提及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张良,他的祖先曾连续五代辅佐韩国。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为下文铺垫了主题。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这一句中,“报仇”指的是张良为其祖上复仇,而“误一击”则表明他在报仇时并非完全成功。“佐命筹三军”则展示了张良辅佐刘邦(汉高祖)筹谋三次大的战役,体现了张良的智谋与忠诚。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张良参与的历史大事件,即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再次击败了项羽,最终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成就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这两句话表达了张良虽然辅佐汉室,但内心始终对曾经效忠的韩国有深厚的情感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这种忠诚与义气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则是诗人转折到自己家族的事迹,杨万里自豪地提及自己的家族曾在宋朝担任高官,家族的荣耀如同云中之龙般显赫。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这一句表达了尽管现在个人已身处平民,但对于宋朝的恩泽依旧铭记在心,不会因为个人的身份变化而改变对国家的忠诚与感激。
最后,“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这两句诗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国家灭亡自己也未能战死沙场,只得以侥幸生还,但更不愿意成为那种只求个人的安稳而忘记过往恩怨的“肤敏士”,宁可做那些守旧、坚持传统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个人家族荣辱的反思,更有对国家忠诚不渝的情感流露。通过张良和自己家族的事迹,诗人表达了对忠义的崇尚,对个人的道德操守的坚持,以及面对变迁历史时保持不忘本的精神态度。
别日何易,会日何难。道路修阻,山川郁盘。
寤寐怀思,涕泣汍澜。思君不已,损我容颜。
时歌旧章,期以自宽。歌终太息,反开忧端。
孤鸿嘹唳,过彼云间。欲托遗音,遐征不还。
出户徘徊,风露凄寒。明月皎皎,星斗阑干。
罗帷飘扬,顾影难安。耿耿长夜,摧此心肝。
吾生苦疏拙,不解谋此身。
辗转常寄食,短褐如悬鹑。
徒御舍之去,往往嫌我贫。
达交亦良多,安能强相亲。
唯有湖滨山,于我如故人。
日夕与之对,澹然忘主宾。
仲温我同流,道我此意真。
新诗远相寄,可以书诸绅。
何时到清苕,相携采白蘋。
尝闻阮孚心好屐,对客蜡之手不释。
閒畅非唯时所推,千载嘉名犹著白。
弁山山阳有吟翁,嗜诗亦与嗜屐同。
尽将书传资诗用,字字句句加磨砻。
万象一时供掇拾,大玩于词成钜集。
还将蜡屐以自名,吾知清尚人难及。
尚喜江湖有此翁,此诗此屐当无穷。
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
凡人不知此,斯与犬豕同。
臣子固贞亮,君父或颛蒙。
乃知守忠孝,亦系于遭逢。
比干忠以戮,申生孝而终。
忠戮得称仁,孝终宜曰恭。
古今每如此,片言安可穷。
炳然垂竹帛,于以开盲聋。
所遭虽若彼,力行诚在躬。
于焉二本立,足为百行宗。
忠孝苟纯至,闻望当昭融。
此理亘万世,来者能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