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
《咏史》全文
宋 / 杨再十一君   形式: 古风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

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

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

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

(0)
注释
大父:祖父。
相:辅佐。
佐命:辅助创建新王朝。
元勋:大功臣。
肤敏士:机巧之人。
殷顽民:忠厚而固执的百姓。
翻译
张良的祖父曾辅佐韩国五代君主。
因复仇误打一击,他却成为策划三军的重要谋士。
他消灭秦国又除掉项羽,对建立汉朝立下大功。
他始终心向韩国,忠诚与义气流传千年。
我家世代是宋国的官员,官服繁多如云。
如今虽然身份平凡,但不忘宋国的恩德。
国家灭亡我幸免一死,怎忍再求官禄。
我宁可耻为机巧之人,也不愿做忘恩负义之辈。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撰写,名为《咏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开篇便提及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张良,他的祖先曾连续五代辅佐韩国。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为下文铺垫了主题。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这一句中,“报仇”指的是张良为其祖上复仇,而“误一击”则表明他在报仇时并非完全成功。“佐命筹三军”则展示了张良辅佐刘邦(汉高祖)筹谋三次大的战役,体现了张良的智谋与忠诚。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张良参与的历史大事件,即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再次击败了项羽,最终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成就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这两句话表达了张良虽然辅佐汉室,但内心始终对曾经效忠的韩国有深厚的情感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这种忠诚与义气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则是诗人转折到自己家族的事迹,杨万里自豪地提及自己的家族曾在宋朝担任高官,家族的荣耀如同云中之龙般显赫。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这一句表达了尽管现在个人已身处平民,但对于宋朝的恩泽依旧铭记在心,不会因为个人的身份变化而改变对国家的忠诚与感激。

最后,“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这两句诗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国家灭亡自己也未能战死沙场,只得以侥幸生还,但更不愿意成为那种只求个人的安稳而忘记过往恩怨的“肤敏士”,宁可做那些守旧、坚持传统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个人家族荣辱的反思,更有对国家忠诚不渝的情感流露。通过张良和自己家族的事迹,诗人表达了对忠义的崇尚,对个人的道德操守的坚持,以及面对变迁历史时保持不忘本的精神态度。

作者介绍

杨再十一君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杨歧无旨的,种田博饭吃。

说梦老瞿昙,何处觅踪迹。

(0)

别日何易行

别日何易,会日何难。道路修阻,山川郁盘。

寤寐怀思,涕泣汍澜。思君不已,损我容颜。

时歌旧章,期以自宽。歌终太息,反开忧端。

孤鸿嘹唳,过彼云间。欲托遗音,遐征不还。

出户徘徊,风露凄寒。明月皎皎,星斗阑干。

罗帷飘扬,顾影难安。耿耿长夜,摧此心肝。

(0)

酬清苕恭仲温见寄旧诗追志于此

吾生苦疏拙,不解谋此身。

辗转常寄食,短褐如悬鹑。

徒御舍之去,往往嫌我贫。

达交亦良多,安能强相亲。

唯有湖滨山,于我如故人。

日夕与之对,澹然忘主宾。

仲温我同流,道我此意真。

新诗远相寄,可以书诸绅。

何时到清苕,相携采白蘋。

(0)

周草窗吟藁号蜡屐为赋古语

尝闻阮孚心好屐,对客蜡之手不释。

閒畅非唯时所推,千载嘉名犹著白。

弁山山阳有吟翁,嗜诗亦与嗜屐同。

尽将书传资诗用,字字句句加磨砻。

万象一时供掇拾,大玩于词成钜集。

还将蜡屐以自名,吾知清尚人难及。

尚喜江湖有此翁,此诗此屐当无穷。

(0)

事君尽忠行

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

凡人不知此,斯与犬豕同。

臣子固贞亮,君父或颛蒙。

乃知守忠孝,亦系于遭逢。

比干忠以戮,申生孝而终。

忠戮得称仁,孝终宜曰恭。

古今每如此,片言安可穷。

炳然垂竹帛,于以开盲聋。

所遭虽若彼,力行诚在躬。

于焉二本立,足为百行宗。

忠孝苟纯至,闻望当昭融。

此理亘万世,来者能无从。

(0)

走马引

走马官奴金缕衣,食人膏血如瓠肥。

田夫力耕犹饿死,尔曹醉饱忘年饥。

天视生民同一子,胡为不平乃如此。

人众胜天且勿惊,天若定时天自平。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