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青霞城,汹涌烂银阙。
悠然眄天宇,晶莹欲冰彻。
虚空无表里,白照混日月。
九区绝纤尘,爽气争栗冽。
初疑骞林境,琢玉堕飞屑。
人间出灵苗,顷刻皆秀发。
不知皇季氏,羽卫森幢节。
刚风振长空,襟佩剧飘瞥。
真仙足按地,险秽尽平洁。
坐令三千界,一洗声利热。
伟哉此遐观,曳屐到濛越。
池台静相照,澒洞失坳垤。
仰窥乾坤大,未信东南缺。
要须风露腹,始称此清绝。
安得垂天鹏,一跨眇空阔。
朝来青霞城,汹涌烂银阙。
悠然眄天宇,晶莹欲冰彻。
虚空无表里,白照混日月。
九区绝纤尘,爽气争栗冽。
初疑骞林境,琢玉堕飞屑。
人间出灵苗,顷刻皆秀发。
不知皇季氏,羽卫森幢节。
刚风振长空,襟佩剧飘瞥。
真仙足按地,险秽尽平洁。
坐令三千界,一洗声利热。
伟哉此遐观,曳屐到濛越。
池台静相照,澒洞失坳垤。
仰窥乾坤大,未信东南缺。
要须风露腹,始称此清绝。
安得垂天鹏,一跨眇空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雪中游览葆真宫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清绝。
首句“朝来青霞城,汹涌烂银阙”描绘了清晨时分,青霞环绕的城郭,如同涌动的银色宫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氛围。接着,“悠然眄天宇,晶莹欲冰彻”则通过诗人悠然的目光,将天宇的晶莹剔透展现出来,仿佛能穿透冰层一般,展现出一种纯净而深远的意境。
“虚空无表里,白照混日月”进一步强调了雪景的纯净与广阔,天空中的雪花与日月融为一体,白光四射,没有丝毫杂质。接下来,“九区绝纤尘,爽气争栗冽”则描绘了雪后大地的清新与寒冷,九个区域都因雪的覆盖而远离尘嚣,空气中的清爽之气与寒冷交织,形成鲜明对比。
“初疑骞林境,琢玉堕飞屑”运用比喻手法,将雪比作雕琢的玉石,飘落的雪花如同飞舞的玉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的美丽与轻盈。随后,“人间出灵苗,顷刻皆秀发”则转而描述了雪后万物复苏的景象,仿佛人间的灵性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一切生机勃勃。
“不知皇季氏,羽卫森幢节”可能是指在这样的美景中,仿佛连皇室的仪仗队也变得庄重而有序,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庄严与肃穆。接下来,“刚风振长空,襟佩剧飘瞥”描绘了凛冽的寒风在空中呼啸,衣襟与佩饰在风中飘扬,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真仙足按地,险秽尽平洁”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般的雪景的赞美,认为即使是真正的神仙也会被这样的景色所吸引,所有的污秽都被这纯洁的雪景洗净。最后,“坐令三千界,一洗声利热”强调了雪景的净化力量,仿佛能洗净世间的一切喧嚣与利益的纷扰。
“伟哉此遐观,曳屐到濛越”表达了诗人对这次雪中游览的赞叹,认为这是难得的远观美景,他亲自踏着木屐,走过了这片雪地。接下来,“池台静相照,澒洞失坳垤”描绘了雪后池塘与台阁的静谧之美,水面与地面反射出的光芒相互映照,使得原本凹凸不平的地貌变得平坦而清晰。
“仰窥乾坤大,未信东南缺”则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之大的感慨,即使站在如此广阔的雪地上,也难以相信东南方向会有任何缺失或局限。最后,“要须风露腹,始称此清绝”指出要想真正领略雪景的清绝之处,需要在风露交加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雪中游览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明珠款实还收取。况缥缈、华胥路。
蛾眉泥彼联娟,蝶意恼人惊寤。果托微波通一语。
又底事、整衣赪怒。是否便销魂、问窥墙邻女。
游龙翔鹤飘然去。尽描模、玉墀步。
莫教翠被寻春,不惯羊车引驻。回首章华歌与舞。
恐惹得、细腰人妒。巫峡尚苍茫,问朝云何处。
丽谱情天续。总无凭、颠枝倒叶,牡丹荣辱。
太息金丸工蛊客,但唱后庭花曲。
难谳破、鸳鸯刁狱。
崽子轻绡须悔御,借长歌、一写穷途哭。
消不尽,酒千斛。佳人倚怨斜阳竹。
自云扃、双鱼锁辟,出山泉浊。
罝网不遮天地阔,满眼凉飙吹槲。
渺几点、摩空黄鹄。
愿割关中三十郡,把乌孙、塞外明妃赎。
香雪榭,为君筑。
亸疏鬟,垂薄袖,媚影刻春绣。
月似烟昏,烟似断云绉。
倚来铁干冰华,那般清苦,值禁得、那人纤瘦。
料难透。寻常纸阁芦帘,占得此生否。
怪底无言,眉意默来逗。
可怜一面春容,一回展唤,算一度、相逢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