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溪桥波一曲,野外风光静如沐。
人家半住竹林中,风起家家闻戛玉。
随意看花村复村,村前小坐石床温。
林深恐失来时路,木杪遥山记一痕。
短短溪桥波一曲,野外风光静如沐。
人家半住竹林中,风起家家闻戛玉。
随意看花村复村,村前小坐石床温。
林深恐失来时路,木杪遥山记一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开篇“短短溪桥波一曲,野外风光静如沐”,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条蜿蜒的小溪与一座简短的石桥,溪水潺潺,仿佛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一种洗涤般的宁静感。接着,“野外风光静如沐”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之美,如同沐浴在自然的怀抱之中,让人心旷神怡。
“人家半住竹林中,风起家家闻戛玉”则将视线转向村落,描述了竹林中的几户人家,微风拂过,竹叶轻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这份和谐与宁静。这里运用了“戛玉”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风吹竹叶的声音,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随意看花村复村,村前小坐石床温”展现了诗人漫步于村庄间的悠闲与自在,每到一处,都可见到花朵盛开,色彩斑斓,令人心情愉悦。在某个村庄前,诗人选择在一块温暖的石床上稍作停留,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林深恐失来时路,木杪遥山记一痕”表达了诗人深入林间探索的体验,虽然林深路远,但远处的山峰和树木为他指引了方向,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蕴含着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新的乡村生活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悟,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哲理。
人生际中晚,譬若萍随水。
祸福非所谋,毋令愧青史。
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蹇余生不辰,西北风尘起。
谋国彼何人,皇舆倏倾圮。
藿食虽无责,良亦有馀耻。
所赖宗社灵,真人嗣丰芑。
汤汤横流波,半壁东南峙。
抚膺疏往事,血泪欲盈纸。
逝将瞻阙廷,何必曾青紫。
客曰子何其,鲰生宁足齿。
士固各有志,遑问誉与訾。
刍荛如可献,乱略庶有豸。
寄言谢同人,但祝道如砥。
今夕是何夕,无云天自明。
凉风时拂袖,鸣鸟自呼朋。
香从花里至,露向月中零。
云去山还在,歌喧鸟不惊。
行行独成话,望望难为情。
枕月数今古,茵花思废兴。
坐疲起倚石,睡倦复行庭。
细咏数章律,连倾七碗擎。
炉香一再换,谯鼓两三更。
梦醒疑未定,独步向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