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击,第一九天方。
九地直符直使位,生门通兵五般伤,此法遁中藏。
五不击,第一九天方。
九地直符直使位,生门通兵五般伤,此法遁中藏。
这首诗出自《兵要望江南》系列,是唐代易静所作的太乙式第二十七篇。在古代军事策略中,太乙式是一种占卜方法,用于预测战争的胜负和军队的行动。诗中提到的“五不击”原则,是古代兵法中关于选择进攻时机的重要概念。
“五不击”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宜发动攻击的情况,这五个条件分别是:
1. **九天方**:九天是指古代天干中的九个方位,此处可能指特定的天象或时间条件,暗示不宜作战的天时。
2. **九地直符直使位**:九地代表不同的地理环境,直符直使位可能是指直接指挥或控制的位置,意味着在这种位置上作战不利。
3. **生门通兵五般伤**:生门通常在八卦阵中代表安全或有利的入口,但在此处却说“通兵五般伤”,意味着即使在看似有利的位置,也可能遭受五种不同类型的伤害或损失。
4. **此法遁中藏**: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不利因素,但实际上隐藏着逃脱或避战的方法,暗示了在不利条件下仍有可能找到生存或退却的策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五不击”的原则,提醒军事决策者在考虑发动攻击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战场态势,还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它体现了古代军事智慧中对复杂环境和条件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朝游鸿濛津,暮出天坛东。
手把天符书,笑逐黄眉翁。
翁行宛若飞空龙,倏烁万里生星虹。
翻然为我一挥霍,楼观尽入青冥中。
是中泉石秋玲珑,泉下禹穴沧溟通。
长林月色散轻雾,潭影下烛玻瓈宫。
坐来况值青春暮,一日千蛾献歌舞。
水殿风翻凤髓香,浓绿迢迢出廊庑。
宫墙亦有裴公亭,溪毛映水连钱青。
饮酣起舞岸巾啸,太行落日春冥冥。
太行西来几千里,我自南来浙江水。
浙江潮回不寄君,只忆横空紫烟起。
岸烟起,空氤氲,不烦击石呼将军。
我行慷慨谢公去,更欲长揖南溟君。
会稽山上落花里,扶携醉入千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