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学山夜看圣灯》
《三学山夜看圣灯》全文
唐 / 蜀太妃徐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

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

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0)
翻译
无数圣洁的灯火犹如火炬,旋转着升向青翠的天空。
细雨虽湿却不能使之暗淡,清风徐来反而使灯火更加明亮。
铜磬在佛地上敲响回荡,僧侣们唱诵着来自梵天的歌声。
若说佛法本无心念,这光芒却仿佛充满了情感。
注释
圣灯:指寺庙中的灯火,象征神圣与光明。
千万炬:形容灯火数量极多,如同千万支火把。
旋向:旋转、升向。
碧空:蔚蓝色的天空,这里形容天空清澈高远。
细雨:小雨,雨丝细密。
湿不暗:即使被雨水打湿也不减其明亮。
好风:和煦的风,这里指有利于灯火的风。
更明:更加明亮。
磬:佛教仪式中使用的打击乐器,通常由铜制成。
金地:佛寺中的地面,常以金色装饰,象征庄严富贵。
响:回响,响亮。
僧唱:僧侣的吟唱。
梵天声:来自天堂或极乐世界的音乐或歌声,意指神圣和谐。
无心法:佛教中指超越一切意识、思维的修行境界。
此光:指前面提到的灯火之光,也可引申为佛法之光。
如有情:好像有感情一样,表达了佛法的温暖与关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景,圣灯如同千万炬火般照亮了夜空,其光芒随着碧绿色的天际旋转而生。细雨虽然湿润却并不遮蔽光明,而好风则吹拂使之更加明亮。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佛教禅修中的宁静与明朗。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一句,则将听觉体验融入诗中,磬敲的声音在金色的大地上回响,与僧侣们的梵音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表达了对佛教中"无心"(即超越世间贪嗔痴等情绪)境界的赞叹。诗人通过圣灯的明亮与动人,感受到了它似乎具有的情感,这种比喻增添了一份禅意,彰显了诗人对佛法修持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体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是一篇融合了自然写景与佛教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蜀太妃徐氏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尘异献菊

寂寞秋山百卉残,谁将霜质傍阑干。

元亮东篱徒酩酊,侏儒玉笥费盘桓。

把茗共餐知味苦,移床独对爱香寒。

自惭傲骨同幽逸,聊作吾门晚节看。

(0)

王昌侯观察过访

有客寻僧过峡桥,西风微雨马蹄骄。

一丘已谢閒名久,三径忽传佳气飘。

青草何嫌临玉节,绿杨偏欲系金镳。

病馀还有清谈兴,不觉龙钟白发饶。

(0)

秋思二首·其一

高松白鹤辞巢去,腐草青萤入梦来。

秋色不曾为客改,寒砧一自向谁哀。

东山月出临无地,南越猿啼旧有台。

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

(0)

牙痛诸子入候时正大雪命西轩围炉分赋

世逢多难厌馀生,买断青山尚畏名。

老病日思先佛训,寒温时感后昆情。

新归共说关梁涩,旧住惟言菽水清。

炉火初红风味别,现前佳句雪中成。

(0)

中秋前五日与诸衲宿片鳞岩

偶共寻凉过露台,追欢更上片鳞隈。

依岩挂屋千峰顶,绕壁横空一径开。

夜静钟声从地起,月寒秋色自天来。

休将此夕疑他夕,几转幽怀到劫灰。

(0)

滕王阁五首和足两韵·其四

夜涛千里锦帆轻,错落嘉宾足盛名。

倚醉清风同此日,是谁豁眼得生平。

牢骚作赋词人泪,慷慨当筵壮士鸣。

满目河山成旷代,平观空有老僧情。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