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飞作垄头尘,报国还谁解致身。
世上有书焚不了,一编留与为韩人。
坑灰飞作垄头尘,报国还谁解致身。
世上有书焚不了,一编留与为韩人。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与对国家的忠诚。首句“坑灰飞作垄头尘”,以秦始皇坑杀儒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形象地描述了文人学者的悲剧结局,他们的智慧与才华化为历史的尘埃。接着,“报国还谁解致身”一句,表达了对忠诚与报国无门的感慨,强调了个人献身国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后两句“世上有书焚不了,一编留与为韩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书”这一象征物,诗人表达了知识与文化的永恒价值,即使在极端的压制下,知识也无法被彻底抹杀。同时,这里的“韩人”可能暗指韩国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诗人希望他们的精神与智慧能够流传下去,激励后来者继续追求真理与正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忠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与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身将隐矣,谢故人无恙,灌园差乐。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向南州栖托。
半亩斜阳,一锄野水,刖自成丘壑。
柴门土锉,箸书应是僮约。
谩教车骑重来,请从此逝,高举随黄鹄。
老圃空依徐稚宅,谁荐秋风葵藿。
万柳堤荒,百花洲冷,烟月长萧索。
旧盟鸥鹭,偶然飞下寥廓。
铁瓮城开,何处是,紫髯天下。
流不尽,英雄遗恨,寒涛激射。
双桨吴船轻似燕,千寻浊浪高千马。
看危矶,径转妙高台,山如画。
骤雨歇,长虹挂,风渐紧,云成赭。
唤江妃,起舞鱼龙悲吒。
瓜步洲边新月上,茱萸湾口孤帆卸。
听寺楼,钟鼓落篷窗,无眠夜。
晴日山照耀,林峦现金碧。
何年浮屠宫,峙此奇险石。
钟磬不可闻,天风荡虚壁。
轻舟出其下,牵揽不得力。
巉岩更阴森,使我毛发磔。
惊涛喷晴雪,盘屈增险厄。
上视飞鸟绝,下瞰鼋鼍逼。
寒江静鱼梁,细路隐樵迹。
我欲逐孤猿,济胜理轻策。
高妙蹑云关,力扶羲御侧。
风水趁前途,回首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