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壶之阳多绿竹,一一昂霄美如玉。
长风吹雪压枝头,节操愈坚不少屈。
西川方伯周翠渠,襟怀不受纤尘污。
节比琅玕清比雪,四海人称伟丈夫。
良工写此入图画,殷勤持赠何为者。
雪宜呈瑞作丰穰,竹拟为筒恊风雅。
圣皇出治图雍熙,俗未还淳民苦饥。
丈夫有道须济时,莫负平生玉雪姿。
翠壶之阳多绿竹,一一昂霄美如玉。
长风吹雪压枝头,节操愈坚不少屈。
西川方伯周翠渠,襟怀不受纤尘污。
节比琅玕清比雪,四海人称伟丈夫。
良工写此入图画,殷勤持赠何为者。
雪宜呈瑞作丰穰,竹拟为筒恊风雅。
圣皇出治图雍熙,俗未还淳民苦饥。
丈夫有道须济时,莫负平生玉雪姿。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名为《为周翠渠题雪竹图》。诗中描绘了翠竹在雪中的坚韧与高洁之美,同时也借物喻人,赞美了周翠渠先生的高尚品格和清白无瑕的胸怀。
首句“翠壶之阳多绿竹”,以翠壶象征周翠渠的居所,绿竹则代表其高洁的品性。接着“一一昂霄美如玉”描绘了竹子挺拔直上,如同美玉一般,寓意着周先生的节操如同玉石般珍贵而纯净。
“长风吹雪压枝头,节操愈坚不少屈”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不屈,象征着周先生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西川方伯周翠渠,襟怀不受纤尘污”点明了题画的对象是西川的方伯(地方长官)周翠渠,表达了对其不被世俗污染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节比琅玕清比雪,四海人称伟丈夫”将竹子的节操比作琅玕(一种美石),清白比作雪,赞扬周先生的品格如同竹子一般高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良工写此入图画,殷勤持赠何为者”提到有人将这幅描绘雪竹的画作精心制作,并作为礼物赠予周先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最后,“雪宜呈瑞作丰穰,竹拟为筒恊风雅”指出雪竹不仅象征着吉祥和丰收,还能作为书写工具,体现了其在文化上的价值。
“圣皇出治图雍熙,俗未还淳民苦饥”提到了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情景,以及百姓尚未恢复淳朴生活、遭受饥荒的事实,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赞美周翠渠这样的伟丈夫来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改善社会的事业中。
“丈夫有道须济时,莫负平生玉雪姿”总结全诗,鼓励人们要有大丈夫的气概,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不要辜负自己一生的高洁品质。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竹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对周翠渠先生人格魅力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鸣涧壑。
时去中秋不数日,方遑遑於道路,宦游飘泊,节物如驰,此生*偶复呵铮*而所谓乐以酬身者乃如此,谋生之拙,可不哀邪。
幸终焉之有图,坐归欤之不早,慨焉兴感,无以为怀,因作长短句诗,极道萧闲退居之乐,歌以自宽,亦以自警,盖越调水龙吟也。
与我同志幸各赋一首*晚雨新晴,江月炯然,秋涛水村秋入江场,梦惊万壑松风冷。
中秋
半年无梦到春温。
可怜人。
几黄昏。
想见玉徽,风度更清新。
翠射娉婷云八尺,谁为写,五湖春。
好风归路软红尘。
暖冰魂。
缕金裙。
唤取一天,星月入金尊。
留取木樨花上露,挥醉墨,洒行云。
正用此意。
魏道明作注,义有不通,故表出之。
以上中州乐府十首
半岭云根,溪光浅、冰轮新浴。
谁幻出、故山邱壑,慰予心目。
深樾不妨清吹度,野情自与游鱼熟。
爱夜泉、徽外两三声,琅然曲。
人间世,争蛮触。
万事付,金荷?
。
老生涯、犹欠谢公丝竹。
好在斜川三尺玉,暮凉白鸟归乔木。
向水边、明秀倚高峰,平生足。
六峰翠气,不减天台秀。
满腹岚光杂山溜。
扫雄文,驱巨笔,多艺多才,稽古力,方见青云步骤。
奉常新礼乐,玉署金銮,绿发青春印如斗。
正悬流勇退,收取闲身,归去好、林壑颐神养寿。
待它日、相寻寿樽开,看野服黄冠,水前山后。
对花无好情,然得流坎有命,无不可者。
古人谓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屡诵此语,良用慨叹。
插花把酒,偶记去年今日事,赋十数长短句遣意,非知心人,亦殆难明此意。
以仙吕调满江红歌之,是月十五日,玩世酒狂翠扫山光,春江梦、蒲萄绿遍。
人换世、岁华良是,此身流转。
云破春阴花玉立,又逢故国春风面。
记去年、晓月挂星河,香凌乱。
年年约,常相见。
但无事,身强健。
赖孙垆独有,酒乡温粲。
老骥天山非我事,一蓑烟雨违人愿。
识醉歌、非壮一生心,狂嵇阮。
人生寄耳,几许寒仍暑。
东晋旧风流,叹此道、虽存如缕。
黄尘堆里,玉树照光风,闲命驾,小开樽,林下歌奇语。
萧闲老计,只有梅千树。
明秀一峰寒,醉时眠、冷云幽处。
君如早退,端可张吾军,唯莫遣,俗儿知,减却欢中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