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催春醒,和雨做成云性。
流杯不敢趁轻阴,游丝一缕,个是江南影。
无端燕子呼残病,说道春将尽。
出门却看芳草,青青放出垂杨径。
花意催春醒,和雨做成云性。
流杯不敢趁轻阴,游丝一缕,个是江南影。
无端燕子呼残病,说道春将尽。
出门却看芳草,青青放出垂杨径。
这首《青门引·上巳》由清代词人张惠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词中以“花意催春醒”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和雨做成云性”,将春雨与云彩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随后,“流杯不敢趁轻阴,游丝一缕,个是江南影。”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流动的酒杯与轻柔的游丝联系起来,仿佛江南的春景在眼前缓缓展开。
“无端燕子呼残病,说道春将尽。”燕子的鸣叫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即将过去,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最后,“出门却看芳草,青青放出垂杨径。”诗人走出门来,只见一片青翠的芳草,垂杨轻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捕捉,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独特的情感体验,既有对生命蓬勃的赞美,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华。
半生湖海,谁念今日老还家。
独把瓦盆盛酒,自与渔樵分席,说伊政声佳。
竹马望尘去,倦客亦随车。
听熏风,清晓月,韵梅花。
人家十万,说尽炎热与咨嗟。
只恐棠阴未满,已有枫宸趣召,归路不容遮。
回首江边柳,空著旧栖鸦。
春入台门,又见染、柳丝新绿。
对此景,一年为寿,一番添福。
莫怪凤池颁诏晚,要教淮水恩波足。
听边民、千岁颂声中,重重祝。
堂萱茂,庭枝馥。
歌倚扇,杯持玉。
共劝君一醉,满斟醽醁。
今夜东风吹酒醒,明朝万里骑黄鹄。
向九霞、光里望宸辉,看除目。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
都不记、麹尘香雾,西湖南陌。
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
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
功名事,云霄隔。
英雄伴,东南拆。
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
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
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