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小箨龙,离立身苍苍。
旧任管城子,脱帽栖文房。
诗书每误身,或得败冢殃。
泠鸠稍知音,与致雏凤凰。
人云不如肉,笨伯岂我当。
何如碎其身,织翠供文章。
舒卷得自试,作配六尺床。
主人冰玉洁,风味如潘郎。
奉身无长物,却暑有奇方。
空庭贮明月,皎皎夜未央。
卧看河汉移,使我侵肌凉。
床间老夫人,面冷如严霜。
相与有瓜葛,未用或参商。
孤高自可守,炎热安得长。
君看白羽扇,秋后徒悲伤。
南山小箨龙,离立身苍苍。
旧任管城子,脱帽栖文房。
诗书每误身,或得败冢殃。
泠鸠稍知音,与致雏凤凰。
人云不如肉,笨伯岂我当。
何如碎其身,织翠供文章。
舒卷得自试,作配六尺床。
主人冰玉洁,风味如潘郎。
奉身无长物,却暑有奇方。
空庭贮明月,皎皎夜未央。
卧看河汉移,使我侵肌凉。
床间老夫人,面冷如严霜。
相与有瓜葛,未用或参商。
孤高自可守,炎热安得长。
君看白羽扇,秋后徒悲伤。
这首诗描绘了在炎炎夏日中,诗人得到一把精致的竹席,借此抒发了对清凉之物的喜爱和对夏日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南山小箨龙,离立身苍苍”以生动的比喻,将竹席比作从山中生长的小箨龙,形象地展现了竹席的自然与清新。接着,“旧任管城子,脱帽栖文房”则通过典故,暗示竹席曾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管城子的住所,进一步强调了其文化与艺术价值。
“诗书每误身,或得败冢殃”两句,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知识与学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思考。“泠鸠稍知音,与致雏凤凰”则以泠鸠(即寒鸦)与凤凰的对比,象征了普通与非凡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才华与命运的感慨。
“人云不如肉,笨伯岂我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何如碎其身,织翠供文章”则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表达方式的探索。“舒卷得自试,作配六尺床”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创作空间的向往。
“主人冰玉洁,风味如潘郎”通过赞美主人的高洁与雅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奉身无长物,却暑有奇方”则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空庭贮明月,皎皎夜未央”描绘了夜晚庭院中的宁静与美丽,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卧看河汉移,使我侵肌凉”表现了诗人享受清凉之感时的惬意与自在。“床间老夫人,面冷如严霜”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竹席的清凉效果。“相与有瓜葛,未用或参商”则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孤高自可守,炎热安得长”体现了诗人对独立与自由的坚持,以及对炎热天气的反感。
最后,“君看白羽扇,秋后徒悲伤”以白羽扇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短暂的惋惜与对秋天来临的期待,全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自我价值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
岘山巉巉清溪滨,倒影万丈之奫沦。
往岁尝有去思吏,热地尤多高蹈人。
少年仕宦颇落魄,时登绝顶攀苍冥。
幽花美草颇娱目,断碑刓碣还伤神。
晓猿夜鹤轻相别,从此奔走十八春。
旧游不复齿颊挂,方知到骨俱埃尘。
麟台昨日见图画,醒若楚客还羁魂。
方缣一幅论万里,秋江绿水何粼粼。
人心与物本无别,正为利欲相埋湮。
神功妙手如唤觉,满座风月来相亲。
骑驴径去自可到,犹愈飘飖西游秦。
剩沽宜城醉其下,日夕倒载望冠巾。
放棹东南去,正值荷花荣。
玉质不待染,仙香无限清。
朱朱仍白白,脉脉复盈盈。
迢递天风起,谁怜舞态轻。
知到东邻赏牡丹,高僧防客颇艰难。
鲜妍自是天花种,僻静应无俗眼看。
叶似蟠桃相隐覆,蕊随飞蝶渐凋残。
新诗清苦如郊岛,肯羡侯家一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