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上日观峰,遐瞩天与平。
东海直衣带,何有飞涛惊。
隐约桃都山,身如浮云轻。
桃树手可接,如闻天鸡鸣。
万籁为之伏,九垓尽一声。
须臾动天地,水光彻蓬瀛。
回首望旧乡,高呼卫叔卿。
东上日观峰,遐瞩天与平。
东海直衣带,何有飞涛惊。
隐约桃都山,身如浮云轻。
桃树手可接,如闻天鸡鸣。
万籁为之伏,九垓尽一声。
须臾动天地,水光彻蓬瀛。
回首望旧乡,高呼卫叔卿。
这首清代诗人张坦的《登泰山(其三)》描绘了登山者在日观峰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东上日观峰”点明了地点和行动,接着“遐瞩天与平”表达了视野开阔,天地相连的感受。诗人以“东海直衣带”形容海面平静,如同一条衣带,暗示了泰山之高足以俯瞰大海的壮阔。
“隐约桃都山,身如浮云轻”运用了神话传说,将自己比作浮云,形象地传达出超脱尘世的飘逸之感。接下来,“桃树手可接,如闻天鸡鸣”进一步描绘了近在咫尺的仙境,仿佛伸手就能触及桃树,且能听到天鸡报晓的声音,给人以神秘而宁静的体验。
“万籁为之伏,九垓尽一声”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周围万物因天鸡鸣叫而沉寂,整个宇宙似乎都在这一声中共鸣,显示出声音的震撼力。随后,“须臾动天地,水光彻蓬瀛”描述了瞬间的震撼,天地间光影交织,如蓬莱仙境般美丽。
最后两句“回首望旧乡,高呼卫叔卿”,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仙人卫叔卿的呼唤,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泰山之巅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
老屋数间耳,世事不关渠。
堆墙牛腰囷蠢,巨束笋般粗。
中有奇文兀奡,每夜必腾光怪,鳌掷与鲸呿。
力压古声叟,气慑万獠奴。珠零乱,玉夭矫,翠模糊。
我行以手扪摸,作此定谁欤。
既似苔纹瓦篆,又似碑残鼓齾,字里吼于菟。
乃是兰陵董,词集曰苍梧。
拍手唱铜斗,蹋地舞回波。
世间穷达有命,扰扰若之何。
收罢百钱帘下,雨后一街人少,客有猎缨过。
仆病坐磨蝎,君丑类鸡窠。如箕舌,皤其腹,口悬河。
眼中只爱绿帻,谁解爱青娥。
颇怪丈人痀偻,却恐舍人居謈,戏语莫相呵。
绝倒黄幡绰,抚掌敬新磨。
匀红剔翠,掷星眸斜卖。
春娇尚未忒玲珑,却已会、三分无赖。
笑匿花丛衫影在,怨风吹罗带。
银筝砑紧鸡鸣快,做殢人情态。
玉船频到只推辞,道酒病、昨宵曾害。
挼碎红梅庭下洒,骂粉郎心坏。
风约飞红趁,雨涴香泥印。春归算隔几多时,近。近。
近。挑菜人稀,湔裙节过,卖饧声紧。
已少寻春分,好把閒愁论。那年却记共王郎,韵。韵。
韵。丝管精详,宾朋妥帖,心情安顿。
早起隔墙花弄影,忽然空馆相思。
邻家已换燕空飞。许多惆怅事,诉与落红知。
百里烟航遥访戴,柴门锁向春矶。
沈吟暗咏壁间诗。径开山以麓,村在水之湄。
最凄楚。
是小楼,者般孤另,者般萧瑟,又是者般风雨。
一时愁绪如织,穿入海角,天涯情一缕。
平生知己,算今年今夜,几人孤处。谁共语。
铁马含风,瓦灯摇影。作弄秋声,那不消魂如许。
太息轻裘公子,绿鬓仙郎,去留难自主。
者般时候,想有人、从此者般怀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