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逸中无李谪仙,诗筒忽得旧临川。
枝芳又类燕山桂,马立欣瞻刺史天。
公似虞臣宜作牧,我惭鼠技滥烹鲜。
新诗不减颜公咏,贵若山王定不编。
六逸中无李谪仙,诗筒忽得旧临川。
枝芳又类燕山桂,马立欣瞻刺史天。
公似虞臣宜作牧,我惭鼠技滥烹鲜。
新诗不减颜公咏,贵若山王定不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对友人安国所作的酬唱之作,表达了对安国新作的高度赞赏以及对未能及时参与编集的遗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六逸中无李谪仙,诗筒忽得旧临川”两句,以李白自比,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惊喜之情,如同在诗筒中偶然得到珍贵的临川旧作一般。这里巧妙地将友人的作品与古代文豪相提并论,凸显了其价值。
接着,“枝芳又类燕山桂,马立欣瞻刺史天”两句,通过“燕山桂”这一意象,进一步赞美友人的作品如同燕山上的桂花一样芬芳,同时以“马立欣瞻刺史天”表达对友人才华的敬仰,仿佛在马前看到刺史般高远的天空,暗示友人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
“公似虞臣宜作牧,我惭鼠技滥烹鲜”两句,诗人以“虞臣”自比,认为友人如同善于治理的官员,而自己则因才疏学浅,只能像老鼠一样乱窜,比喻自己对友人作品的欣赏和自己的微不足道。
最后,“新诗不减颜公咏,贵若山王定不编”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新作的赞赏,认为其新诗不亚于颜真卿的咏叹,珍贵如同山王,暗示这些作品应当被编入重要的文献之中,不应被遗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作品的赞美和自我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文学情怀,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琼枝悄舞,漏冷云数点,明灭庭宇。
雪压香销,月暗魂迷,香瘦都无寻处。
似怜翠袖单寒甚,看扶起、盈盈窗户。
想梦飞、不碍横斜,竹外水边来去。
记得西湖前度,玉容圆镜里,浅画眉妩。
准约重游,又是黄昏,愁听一声翠羽。
几番酒醒参横夜,便疑到、苔痕如许。
待他时、吹笛江南,满地碎烟零雨。
吁嗟乎春归。奈匆匆不住,轻送芳菲。
几处园林池馆,落红霏霏。无意绪,裁春衣。
想去年、百花开时。
记剪烛山楼,看花古寺,回首梦依稀。
谁能禁,东风吹。倚栏干几曲,心与时违。
又是杨花糁径,海棠垂丝。春已去,人如斯。
更那堪、幽思空悲。对芳草深庭,帘拢未垂双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