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
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
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
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
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
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
这首诗描绘了上京的一幅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皇家恩赐的和谐共存。首句“天锡清凉国”,以“天锡”二字开篇,赋予了清凉国以神圣的色彩,暗示了这片土地的特殊地位和皇家的恩赐。接着,“晴霞绽雪峰”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晴空中的霞光比作绽放的雪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一种壮观而又宁静的美。
“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壮丽的氛围。月亮仿佛低垂,让人误以为是坠落的兔子,而云彩则如同可以攀登的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场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含了对皇家威严和恩泽的赞颂。
“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则是对皇家恩赐的具体描述。宝鉴象征着皇家的权威和恩赐的珍贵,水彻则强调了恩赐的纯净和透明。筠笼和果封则展示了皇家对臣民的关怀和慷慨,通过这些具体的物品,传达了皇家与民众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一句,以一个白头老者的形象,引入了一种时间的维度,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通过老者的话语,诗人巧妙地将季节的更替与人生的沧桑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富含情感的世界,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皇家恩赐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吾师逝矣,叹烟云珍护,绵绵天壤。
力与狂烽争故纸,多幸蠹余无恙。
足茧霜郊,肩赪雪巘,何限心悲怆。
银河洗尽,巾箱犹压归舫。
赢得藜照芸熏,写官副本,犹待陈农访。
再世穷经今食报,辛苦略偿畴曩。
壁简甄残,囊笺缉逸,共入名山藏。
子云亭在,侯芭但有惆怅。
画图分展,是祈年旧日,翠华莅止。
几面新妆回倦眼,羞入绮罗丛里。
矮树编栏,平沙糁径,夜色凉如水。
孤行淡月,照人一榻愁倚。
耳畔豪竹哀丝,声声入破,拍手成狂喜。
光怒长庚谁看取,剪剪芦苗风起。
古木惊鸦,荒塍趯兔,半作萧森意。
草遮磴吟,怀索向何处。
正人閒、辍犁停杼,生机荒尽墟井。
双星有巧何从乞,空自北窗高枕。浑不省。
听儿女青红,惯把瓜果整。秋心本冷。
柰金虎号风,石鲸咽雨,愁绪彀人领。
通天表,归计休题沈炯。沧尘偏感俄顷。
浮生贵寿原无谓,早笑令公私请。阊阖迥。
怪到眼欃枪,望断河汉影。佳期怕问。
且盒放蛛丝,垆寻犊鼻,相与破颜饮。
楼阁最高处,秋水亘长天。
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
但见圆灵清澈,倘少琼浆玉液,何计却秋寒。
千里共遥诉,疑在有无间。对良夜,思远道,难能眠。
有情最苦离别,难盼客中圆。
但愿杯中长满,更说坐中长醉,乐事到今全。
问月寂无语,桂影独便娟。
卷帘还是秋风,殷勤留得秋光住。
开残菊朵,为秋憔悴,更禁细雨。
赖有平泉,清华水木,湖山佳处。
比停舟慧锡,名园眺赏,依旧是,花无数。
淮海而今重遇。只坡公、最联心素。
瓣香有约,鸥踪飘泊,胜游轻误。
折柬今朝,徵君旧事,画图看取。
待他年觅个,新罗妙手,写兹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