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题击瓮图》
《和题击瓮图》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古风

我思贤哲人,不与寻常肩。

方其髫龀日,事业先可占。

温公当年事,谁把丹青传。

伟哉击瓮时,仁智亦两全。

公昔相元祐,忠义称名贤。

谁知及物功,已见成童年。

人心妙不测,运用合机权。

试看此儿嬉,伊谁教能然。

古今一俯仰,人物成灰烟。

我心良悠悠,浩叹秋风前。

(0)
鉴赏

这首诗《和题击瓮图》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对“击瓮”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贤哲智慧与品德的赞美与敬仰。

诗中开篇即表达了对贤哲的崇敬之情,“我思贤哲人,不与寻常肩”,指出这些杰出的人物超越了平凡之辈。接着,通过“方其髫龀日,事业先可占”这句话,巧妙地将贤哲的非凡才能与年幼时的智慧表现联系起来,暗示他们自小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

“温公当年事,谁把丹青传”一句,以“温公”(指北宋名臣司马光)为例,引出对贤哲事迹的追忆,并暗含对后人如何记录与传承这些伟大人物事迹的思考。接下来,“伟哉击瓮时,仁智亦两全”则直接描述了“击瓮”这一场景,强调了贤哲在处理问题时既体现了智慧又蕴含了仁爱,展现了其人格魅力。

“公昔相元祐,忠义称名贤”是对贤哲过去作为的肯定,尤其是他们在元祐年间为官时的忠诚与正义之举,被世人誉为贤德之人。紧接着,“谁知及物功,已见成童年”则表达了对贤哲影响深远、惠及后代的感慨,即使是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就已经显现出了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人心妙不测,运用合机权”揭示了贤哲之所以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因——他们的心灵深邃莫测,能够灵活运用策略与智慧。最后,“试看此儿嬉,伊谁教能然”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暗示了贤哲的智慧与品德可能源自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

“古今一俯仰,人物成灰烟”总结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消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我心良悠悠,浩叹秋风前”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叹,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不禁发出对贤哲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古代贤哲智慧、品德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敬意与无限怀念。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蝉·其二

风露谁争汝,清泠一夏过。

声含秋气早,影逐柳阴多。

未化惟香蜕,无心即太和。

夜分犹嘒嘒,凉籁满藤萝。

(0)

秋日閒居之作·其九

素业先人少,生涯亦苦辛。

无心成本富,有道在长贫。

古几韩家母,疏巾汉室人。

自怜矜节甚,垂老更霜筠。

(0)

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四

文采光南武,声华动越裳。

花重封锦石,水更掷沉香。

去恨燕关远,来愁汉塞长。

王程不可缓,空见荔枝黄。

(0)

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三

汉臣儒雅甚,詹事复韦贤。

望秩分南海,承华别朔天。

越王烽火树,蛮女素馨田。

景物春无数,娱君郁水边。

(0)

初秋春山作·其五

灯影摇黄叶,楼阴压白云。

风来山雨合,日出水烟分。

兰暗香无定,松高响不闻。

几宵凉月下,长啸忆离群。

(0)

家围示弟作·其一

不能长教育,惭愧作人兄。

世乱诗书废,家贫骨肉轻。

无荒耕种业,且得水云情。

努力持门户,予方事远征。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