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风物又阑残,闭阁何曾出一看。
尚觉烛光欺病眼,旋添衣著试春寒。
中都尺雪逾旬许,此地飞花逐片乾。
不待珠宫香火了,海风吹上紫金盘。
元宵风物又阑残,闭阁何曾出一看。
尚觉烛光欺病眼,旋添衣著试春寒。
中都尺雪逾旬许,此地飞花逐片乾。
不待珠宫香火了,海风吹上紫金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节期间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感受。首句“元宵风物又阑残”表明正月十五过后,元宵节的繁华已经逐渐褪去,而诗人的心境却似乎有些不舍。这时的春天,万物复苏,但诗人却因为身体欠佳,没有踏出家门去看那即将消逝的冬雪。
“尚觉烛光欺病眼”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元宵节余韵的留恋,而自己的视力受到了影响,可能是因为长时间观赏灯火。紧接着,“旋添衣著试春寒”则表现了诗人虽身体不适,但仍然关注着外面的季节变化,甚至试探着初春的寒意。
“中都尺雪逾旬许”一句写出了京城积雪已经超过了一周时间,而“此地飞花逐片乾”则描绘出诗人所在之处,虽然还未到盛开,但已有零星花瓣随风飘落,像是天空中散发的雪花。
最后,“不待珠宫香火了,海风吹上紫金盘”表达了一种对节日即将过去而感慨的情绪。珠宫指的是佛寺,这里可能是暗示元宵节的灯火和供奉活动已经结束,而“海风吹上紫金盘”则象征着自然界中更为宏大的力量在运作。
诗中的意境轻松而不失深远,通过对比春雪与初花、室内温暖与户外寒冷等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他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淡定。
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漫衍鱼龙正奇绝。
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
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
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
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