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临水澨,曲尽山水情。
黛色落波澜,练纹翻檐楹。
茗碗与竹炉,妥帖陈纵横。
调泉谢符檄,就近贮瓶罂。
用汲虽等閒,惕然思王明。
山房临水澨,曲尽山水情。
黛色落波澜,练纹翻檐楹。
茗碗与竹炉,妥帖陈纵横。
调泉谢符檄,就近贮瓶罂。
用汲虽等閒,惕然思王明。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房中临水而建,环境幽静,充满了山水之趣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与水面的和谐交融,以及竹炉烹茶的雅致场景。
首句“山房临水澨”,点明了地点,山房靠近水流之处,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居所相融合的意境。接着“曲尽山水情”一句,表达了对山水情感的极致追求和深刻理解。
“黛色落波澜,练纹翻檐楹”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色彩对比,将山色比作黛色,水波比作波澜,竹屋的檐角映照在水面,形成了一幅动态的水墨画。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茗碗与竹炉,妥帖陈纵横”描述了烹茶的器具,茗碗和竹炉摆放得井然有序,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和对茶道的尊重。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描述,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
“调泉谢符檄,就近贮瓶罂”则进一步说明了取水的过程,强调了选择水源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就近”二字,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尊重。这里的“符檄”可能是指古代官府文书,用在这里可能寓意着对繁琐事务的摒弃,追求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用汲虽等閒,惕然思王明”表达了虽然取水看似平凡,但内心却时刻保持着警醒和思考,思考如何达到内心的清明与宁静。这不仅是对取水过程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房环境、烹茶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