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
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
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
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
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
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
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
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
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其间充满了仙境般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开篇“一水如绳,两山如翼”勾勒出南北对峙的山川之势,水流细若丝线,山峦犹如展翅,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又给人以飞扬的心境。
接着,“绿野如绣”一句,通过对草木色泽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生机勃勃美感的赞叹。紧接着,“松院干霄,筠庄枕浪”则是对居所环境的刻画,这里的“松院”、“筠庄”不仅指实物,更是清高脱俗的隐喻。
诗人随后笔触纵横,写出了“揽尽溪山秀。水南水北,竹舆兰棹”的景致,其中“揽尽溪山秀”表达了对周遭美景的全盘拥有与欣赏,“水南水北,竹舆兰棹”则是对交通工具和环境的描绘,透露出诗人生活在一个既便捷又充满生机之地。
“来往月宵花昼。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这几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和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在这里,“月宵花昼”构成了一幅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画面,而“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对生命真谛和宇宙奥秘的探索。
下文“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一段,通过“人言”和“功成仙去”,揭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仙境的愿望。同时,“丹鼎夜寒光透”则是对炼丹修道过程中的静谧与神秘感受的描绘。
随后,诗人写到“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这里的“云英”、“石髓”均为道家修炼之物,其意象在于精神层面上的升华与永恒。"日月齐长久"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一种超然态度。
最终,“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诗人通过“烦君挟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呼唤,并在最后以“小茅峰顶,有云贯斗”的意象收尾,这里的小茅峰不仅是地理之名,更是精神的寄托,而“有云贯斗”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体而言,此诗语言流畅,意境高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生命真谛的深切感悟。